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前苹果设计总监乔尼·艾维(Jony Ive)的工作室里散落着数十支手工钢笔——从复古Montegrappa到爱马仕限量款。此刻,他手中的铅笔正在草图上来回移动,勾勒出一个比AI Pin略大、类似iPod Shuffle的椭圆装置。而在三个街区外的OpenAI总部,招聘主管正为一位拒绝谷歌offer的硬件工程师开出44万美元年薪+股权的聘书。这两条平行线因一份65亿美元的收购合同交汇,指向同一个目标:打造继iPhone之后的下一个十亿级消费硬件入口。
人才争夺战:硬件军备竞赛的隐秘前线
OpenAI的招聘页面已成为硅谷硬件工程师的“朝圣地”。2025年1月,前Meta AR负责人Caitlin Kalinowski的加盟揭开了硬件序幕——她领衔发布的首批机器人职位,为特斯拉和波士顿动力带来一波离职潮。
百万年薪背后的能力矩阵:
机械产品工程师需精通执行器与肢体设计,确保机械骨骼能承载GPT的“思考”
功率传输专家专注无线充电突破,解决无屏设备续航痛点
系统集成工程师必须整合蜂窝/GPS模块,让AI感知物理空间坐标
更值得关注的是薪资策略:机器人硬件岗年薪区间达26万至44万美元,超苹果同级岗位30%。这种溢价折射出AGI(通用人工智能)硬件人才的稀缺性——全球同时具备大模型调优与消费电子量产经验的工程师不足200人。
神秘设备解密:无屏革命的终极赌注
当业界猜测OpenAI将推出智能手表时,艾维与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内部会议上投下震撼弹:
“它非手机非眼镜,而是你口袋里的环境感知伙伴”
颠覆性产品特征逐渐清晰:
形态:体积略大于Humane AI Pin,可挂脖或置桌面,越南组装规避地缘风险
交互:取消屏幕依赖,通过麦克风+摄像头感知环境,数据交由手机/PC处理
场景:记录会议自动生成摘要,超市识别商品产地,提醒药物过期——这些功能使其成为继手机、电脑后的“第三核心设备”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爆料,设备或采用微型投影技术,在桌面投射交互界面,而笔夹处集成传感器阵列。这与艾维的“钢笔情结”高度契合——他深度参与过Apple Pencil设计,收藏高端钢笔,早期职业生涯更以设计TX2笔成名。
机器人第二战线:具身智能的“复活计划”
在消费硬件之外,OpenAI的机器人团队正悄然推进更激进计划:
2025年1月重启的机器人项目,目标直指“动态现实环境中的AGI级智能”。招聘需求暴露关键方向:
仿生结构:机械工程师需设计类人肢体,电机精度需达0.1毫米级
多模态感知:电气工程师开发传感器融合系统,同步处理视觉、触觉、力反馈数据
自主进化:TPM经理统筹数据实验室,收集10万小时真实场景训练数据
这与收购Figure公司的战略形成呼应。当Optimus机器人在OpenAI模型驱动下学习咖啡拉花时,特斯拉工程师发现其动作误差比原生系统降低57%。这种软硬结合验证了Kalinowski的宣言:“只有将AI装入物理身体,才能真正实现AGI”。
战略升维:从软件订阅到万亿美元硬件生态
OpenAI的硬件突围本质是商业模式的基因重组:
三重战略意图浮出水面:
摆脱平台依赖:ChatGPT的移动端需向苹果支付15%-30%“苹果税”,自有设备可切断抽成
数据闭环构建:无屏设备采集真实世界音频、视觉数据,反哺大模型进化
估值杠杆:奥尔特曼预期硬件生态使OpenAI估值增加1万亿美元
然而风险如影随形。Humane AI Pin的失败警示:用户对“永远在线”的录音设备心存疑虑。而成本更是致命挑战——分析师预估首代设备单价超700美元,但OpenAI内部要求将BOM(物料清单)成本压至200美元以下。
表:OpenAI硬件战略双轨制布局
颠覆者的困境:艾维的执念与现实的鸿沟
在帕洛阿尔托的风投闭门会上,奥尔特曼展示的路线图引发激烈争论:
“到2027年,OpenAI硬件将承载20%的AI交互”
但质疑声接踵而至:
制造能力短板:io团队仅55人,而苹果iPhone研发团队超千人
用户习惯颠覆:Humane AI Pin因误唤醒、发热遭大量退货,证明无屏交互尚未成熟
供应链博弈:为避开中国供应链,越南工厂产能爬坡需18个月,可能错过窗口期
艾维在内部备忘录中写下警句:
“如果它不能像铅笔那样自然融入生活,就注定失败”
这解释了他对“钢笔形态”的坚持——熟悉的物理形态降低接受门槛,笔夹处的摄像头也比佩戴式设备更少侵犯感。
乔尼·艾维草图上的椭圆装置,如今正在深圳龙岗的模具厂试产。工程样机的铝合金外壳反射着冷光,机身上唯一的开孔是直径1.2毫米的麦克风阵列。而在旧金山Mission District的咖啡馆里,OpenAI新入职的功率传输工程师,正测试着能为三米外设备充电的谐振线圈——这项技术可能让“找插座”成为历史。
这场硬件豪赌远非产品之争,而是人机交互范式的终极重构。当奥尔特曼将支票递给艾维时,他购买的不仅是65亿美元的io公司,更是苹果灵魂设计师对“屏幕暴政”的反叛意志。正如艾伦·凯(Alan Kay)在五十年前的预言:“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制造硬件”。在GPT-6即将突破百万token上下文之际,OpenAI正把大模型塞进比手掌更小的金属躯壳,这场算力与形体的联姻,或将重新定义智能的边疆。
📌 相关推荐
碾压 OpenAI,DeepSeek-R1 发布!如何在本地实现 DeepSeek?
0元本地部署!体验 OpenAI 价值20000美金/月的博士级智能体
更上层楼!仅用2GB资源,让最火的DeepSeek-R1在本机上奔跑!
再上层楼,让DeepSeek-R1在16G内存,无GPU的Windows笔记本上本地运行!
月上西楼!一行命令让本地大模型学会 DeepSeek 的深度思考!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开源地址
🚀帮我们点亮一颗🌟,愿您的开发之路星光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