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 #621 - Task Scheduler

本文介绍了一种解决CPU任务调度问题的算法,通过分析任务数量、冷却间隔等因素,给出完成所有任务所需的最少时间。该算法首先统计任务出现频率,然后根据出现次数最多的任务计算基本周期时间,最后综合考虑所有任务得出最小完成时间。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题目描述:

Given a char array representing tasks CPU need to do. It contains capital letters A to Z where different letters represent different tasks.Tasks could be done without original order. Each task could be done in one interval. For each interval, CPU could finish one task or just be idle.

However, there is a non-negative cooling interval n that means between two same tasks, there must be at least n intervals that CPU are doing different tasks or just be idle.

You need to return the least number of intervals the CPU will take to finish all the given tasks.

Example 1:

Input: tasks = ["A","A","A","B","B","B"], n = 2
Output: 8
Explanation: A -> B -> idle -> A -> B -> idle -> A -> B.

Note:

  1. The number of tasks is in the range [1, 10000].
  2. The integer n is in the range [0, 100].

给定多个任务,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为1,每完成一项任务需要等待一段时间n才能做同一项任务,等待时间可以做其他任务或者不工作,求一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所有任务。先找到出现次数最多的任务,假设次数最多的任务一共有x个,那么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max_count-1)*(n+1)+x=t,由于t的时长已经满足了次数最多的任务,所以接下来有两种情况:①t大于任务总数,说明t的时长内肯定有不工作的时间,那么其他任务必定能够安排在次数最多的任务之间。比如我们假设有一个任务A,它的次数不是最大,那么一定能在t的时长内找到一个不工作的时间用来完成这个任务,并且不会和其他的任务A冲突,因为它的次数不是最大的;②t小于等于任务总数,那么可以发现t的时长内已经保证了次数最多的任务都不会冲突,那么其他任务更加不会冲突,这时完成任务的时长就是任务的总数。因此最终结果为t和任务总数的最大值。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leastInterval(vector<char>& tasks, int n) {
        vector<int> count(26,0);
        for(int i=0;i<tasks.size();i++) count[tasks[i]-'A']++;
        sort(count.begin(),count.end());
        int max_count=count[25];
        int x=0;
        for(int i=25;i>=0;i--)
        {
            if(count[i]==max_count) x++;
            else break;
        }
        return max((int)tasks.size(),(max_count-1)*(n+1)+x);
    }
};

 

内容概要:该研究通过在黑龙江省某示范村进行24小时实地测试,比较了燃煤炉具与自动/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的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显示,生物质炉具相比燃煤炉具显著降低了PM2.5、CO和SO2的排放(自动进料分别降低41.2%、54.3%、40.0%;手动进料降低35.3%、22.1%、20.0%),但NOx排放未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研究还发现,经济性和便利性是影响生物质炉具推广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不仅提供了实际排放数据支持,还通过Python代码详细复现了排放特征比较、减排效果计算和结果可视化,进一步探讨了燃料性质、动态排放特征、碳平衡计算以及政策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学者、政府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能源政策制定者、关注农村能源转型的社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评估生物质炉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潜力;②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补贴政策;③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生物质炉具的排放特征和技术改进方向;④为企业研发更高效的生物质炉具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该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模拟,揭示了生物质炉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挑战,特别是NOx排放增加的问题。研究还提出了多项具体的技术改进方向和政策建议,如优化进料方式、提高热效率、建设本地颗粒厂等,为生物质炉具的广泛推广提供了可行路径。此外,研究还开发了一个智能政策建议生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定制化生成政策建议,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