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的正确姿势:用代码排版?没听错,就是 LaTeX!| 附保姆级安装教程

写论文的正确姿势:用代码排版?没听错,就是 LaTeX!| 附保姆级安装教程

你是不是也被Word的格式崩溃折磨过?

论文一改模板,公式全乱,页码飘移——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你该认识一下LaTeX。

「LaTeX」,能轻松搞定专业公式和图表排版,堪称科研党的效率神器!

今天就用最通俗的话,教你用LaTeX完成高质量学术排版,看完就能实操。

1分钟搞懂:LaTeX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或者用过Overleaf。

这就一个非常出名的在线LaTeX编辑的平台,用于搞定专业公式和图表排版。

通过代码描述内容,系统帮你自动排版,从根源上避免格式错乱。

和 Word 不同,它不是 “所见即所得”,而是 “所写即所得。

告诉它 “这是一级标题”→ 输入 \section{标题}

告诉它 “这是数学公式”→ 输入 $E=mc^2$

告诉它 “这是参考文献”→ 输入 \cite{文献ID}

告诉它 “这是表格”→ 用 \begin{table}…\end{table} 环境包裹内容

所以,LaTeX不是一个软件,而是一种排版语言—— 就像 HTML 控制网页结构一样,LaTeX 控制论文的逻辑与版式。

当论文包含几十个公式、上百个参考文献时,Word 大概率会让你崩溃。 使用LaTeX能解决这个问题。

对比点WordLatex
操作方式所见即所得,拖拽排版所写即所得,代码控制
稳定性格式容易错位,图表标题易跑版自动排版,结构绝对稳定
学术支持多数期刊提供 Word 模板,方便通用学术期刊(IEEE、ACM、Nature、Elsevier等)通常提供 LaTeX 模板,更适合复杂排版
数学与引用支持手动插入公式、文献公式语法强大,引用自动管理
上手难度入门简单,灵活性有限入门有门槛,但长期更高效、可控

注意:LaTeX 仅生成 PDF 格式,无法直接导出 Word 供他人修改(可通过工具转换,效果有限)。

三种LaTeX 打开方式

许多同学第一次打开.tex 文件时,就被“命令 + 大括号” 吓到了。

第一次使LaTeX时,觉得LaTeX很难用。

自己不是忘记加公式分隔符,就是命令输错,或者没装宏包;

明明只是想插个图,结果报错三页;

改个行距,整个版面都乱了;

PDF 编译半天,出来一片空白。

其实LaTeX 也分 “流派”,按需选择就能少走弯路!

类型特点推荐人群
Overleaf(在线版)浏览器直接用,免安装、免配置;模板丰富;实时预览;支持团队协作新手、学生、团队协作
TeXstudio(本地经典版)本地运行,永久可用;功能全面(自动补全、错误提示);编译稳定经常写论文、需要离线使用、追求高效的科研人
VS Code + LaTeX Workshop可高度定制;支持同步跳转、智能补全;兼容代码党的使用习惯有编程基础、喜欢 DIY、常用 VS Code 的用户

接下来,重点拆解最常用的两种:Overleaf(云端最快上手) 和 TeXstudio(本地最稳定),看完就能操作!

LaTeX 入门的正确方式

一、在线方案:overleaf使用教程

如果你只想体验 LaTeX,不想折腾任何配置,直接冲 Overleaf—— 相当于 “云端 LaTeX 编辑器”,注册即开写!

版本说明:

免费版:支持 1 名协作者 + 基本编译 + 编译时限20s(足够日常论文)

专业版:付费解锁无限协作者、高速编译、全版本历史(适合团队项目)

使用步骤:

Step1 👉点击官网
Step2 注册(支持邮箱 / Google 登录)
Step3 点击 “New Project” → “Blank Project” 或选择模板,有丰富的模板可用

新手小技巧:

新建项目时直接选模板,比空白项目更易上手(模板已预设好标题、摘要、参考文献等格式)

输入 \ 后会自动弹出命令提示(比如 \section{} 是一级标题,\subsection{} 是二级标题)

可结合公式用 $ 内容 $ 包裹(行内公式)或 $$
内容
包裹(独立公式),比如 a 2 + b 2 = c 2 a^2 + b^2 = c^2 a2+b2=c2

$$

$$

二、本地方案:TeXstudio + TeX Live 安装教程

如果不想依赖网络,或经常写论文需要离线使用,就选本地安装 —— 一次配置好,之后用起来比在线版更流畅。

核心逻辑:LaTeX 需要 “编译器”(处理代码)+“编辑器”(写代码),所以要装两个东西:

TeX Live:LaTeX 编译器(相当于 “发动机”)

TeXstudio:LaTeX 编辑器(相当于 “操作面板”)

Step1 安装TeX Live(编译器)

在此以国内的镜像站及windows为例。👉点击链接

安装时间过长,请耐心等待。

Step2 检测安装

Win+r,输入cmd即可打开命令行输入tex -v,若出现版本号即安装成功。(演示时已安装,仅显示了之前安装的结果)

Step3 安装 TeXstudio 编辑器

👉点击镜像站

下载好后双击即可安装

之后进入tex studio

第一次启动后,在菜单中设置 → “编译器路径”中选择语言及对应的 pdflatex 或 xelatex;

两者均可,使用中可切换。

Step4 测试

👉使用的中文模板

在此随机选择了一个中文模板进行测试,并使用ai随机给了一个表格内容,均能够正常编译。

结尾

上手 LaTeX,最怕“全靠硬啃”,最有效的是“边改边学”。

找模板、跑起来、理解结构、再逐步扩展。

只要你熬过最初那一小时的“语法地狱”,

之后你就能体会到——

那种“排版永远不会乱”的安全感,真的会上瘾。

而在 AI 科研与学习的路上,很多人也在遭遇类似的 “起步阻碍”:想追前沿论文却效率低下,想动手实践却被工具配置难住,想系统学习却找不到 “边学边练” 的路径。其实 AI 探索也该像 LaTeX 一样,跳过繁琐门槛、快速 “跑通” 起步,再稳步进阶,而 Lab4AI 正是帮你实现这种高效模式的全能平台!

Lab4AI还能做什么

在Lab4AI平台上,您无需繁琐配置,无需环境部署,打开网页即可进入 LLaMA-Factory在线微调界面,完成从数据准备到训练评估的全流程。作为一个集算力、实验、社区、课程于一体的平台,您还能在Lab4AI平台上体验更多。

Lab4AI不止让你能“跑通”,更让你能“跑远”:

1.科研党:从“看论文”到“发论文”的全流程支持

每日同步Arxiv前沿论文,提供翻译、导读、分析服务,助力快速追踪行业动态;支持包括LightLLM在内的各类大模型一键复现,更可直接基于平台进行数据集微调,兼容LLaMA-FactoryWebUI微调功能;同时对接投资孵化资源,助力科研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

2.学习者:AI课程支撑您边练边学

提供多样化AI在线课程,含LLaMAFactory官方合作课程等课程,聚焦大模型定制化核心技术,实现理论学习与代码实操同步推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