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良胜
1、串扰
串扰的定义:
PCB上两条传输线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耦合引起串扰,串扰通常分为容性串扰和感性串扰两种。产生串扰的传输线被称为攻击线(干扰源),而耦合受到干扰的传输线被称为受害线(被干扰对象)。通常情况下,一条传输线既是攻击线;也是受害线。
窜扰的主要表现是波形异常有杂波等,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信号完整性(SI,Signal integrity)。
容性串扰:
PCB上两条平行传输的传输线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容,当然这电容容值很小,有时候却足以影响信号完整性。
当其中一传输线传输着高速信号时,传输引起的电容会不断的充放电,我们知道电容的特性是通交(交流)阻直(直流),高速信号会通过电容耦合到另外一条传输线上,使其信号完整性受影响。如果下图中两条传输线位于相邻上下层,且两层之间的间距很小,会引起等效电容的容值更大,使得容性串扰更严重。
感性串扰:
PCB上两条平行传输的传输线其中一条为高速信号传输时,产生交变磁场,这个交变磁场作用到另外一条传输线后,会在这条传输线内部产生感应电流。其原理类似于变压器,且容性串扰和感性串扰是同时存在的。
近端串扰:
传输线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耦合串扰,距离干扰源近的一端(后向的容性和感性串扰之和),近端串扰与两根传输线之间的线距离有关。
远端串扰:
传输线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耦合窜扰,距离干扰源远的一端(前向的容性和感性串扰之和),远端串扰与两根传输线之间的线距离、两根传输线并行的长度有关
PCB设计中减小串扰的方法:
1、在PCB设计过程中,布线尽量拉开间距满足3W
2、高速信号正确的源端端接可以有效效减小或消除反射,从而达到减小串扰
3、在高速信号、弱信号、敏感信号或者串扰较严重的两传输线之间添加一条地线,可以起到隔离屏蔽的作用。
4、微带线和带状线尽量减小走线到地平面的距离。
5、关键的高速信号采用差分线传输
6、在设计初期,层叠设计时,尽量使用信号相邻层是地或者电源平面,若两个信号层不得相邻,采用垂直布线,且根据阻抗等情况尽量加大两个信号层之间的间距。
2、布线3W原则
3W原则的定义:
PCB设计中的布线3W原则,W是布线宽度,3W则是指一条传输线的中心到一条传输线的中心为3W(3倍线宽)
3W的作用:
满足3W原则时,传输线之间的串扰可以减少70%,在设计过程中,高速信号、弱信号及敏感信号都需要保持3W原则,差分则是4W,且根据情况配合包地处理,来最大幅度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如果是10W的话,串扰可以减少95%)。
3W的条件:
3W原则走线与参考平面的间距也有关系,例如六层板,布线层与参考平面的间距一般在5mil左右,布线间距遵循3W原则是可以有效减小传输线之间的串扰,但如果是两层板,布线层与参考平面的间距则在50mil左右,想要有效减少传输线之间的串扰,布线间距要大于3W
3、隔离地线
隔离地线的定义:
隔离地线是指在PCB板上位于攻击线和受害线之间的地线,也称作屏蔽地线,包地线。
隔离地线的作用:
隔离地线位于攻击线和受害线之间,可以有效减少信号之间的分布电容,将信号与地线耦合,从而降低攻击线对受害线的串扰影响
隔离地线的设计须知:
隔离地线是解决串扰的其中一个方法,通常解决的是容性串扰,而感性串扰是通过空间磁力进行转移的,隔离地线并不能解决感性串扰,所以隔离地线并不能隔绝所有的串扰问题。因此对于高速数字信号,加入隔离地线的间距设计不当,甚至会有反作用,距离太近会影响传输线阻抗,太远起不到作用(隔离地孔也一样),在加入隔离地线间距过小时,遵循3W甚至4W原则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隔离地线中添加地孔的作用:
1.能够使其信号就近回流,例如时钟、差分地孔
2.减小传输线之间的串扰,减小串扰可以简单分成以下两种情况:
(1)低频模拟信号,在隔离地线中打孔间距最好密集且小于信号的十分之一的波长。
(2)数字信号、高频信号,若是微带线则需要在隔离地线上密集的打地孔,若是带状线则隔离地线上大致固定距离打上过孔即可,避免形成STUB(尤其是头尾连接处及隔离地线中途的瓶颈处)。
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的话,避免您需要时找不到,记得点赞关注收藏哦~后续将持续更新设计理论与操作小技巧!
同学们的毕业PCB设计遇到难题、或者工程师们PCB设计上遇到难题欢迎大家私信或评论交流哦~
若想预知下期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工程师们可以扫码关注我们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