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芯片 | 量子力学 | 深度学习
生物医药 | 冷冻电镜 | 东数西算
随着“东数西算”政策的落地,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生物医药、智能芯片、大数据和冷冻电镜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那么“东数西算”下如何解决算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呢?数据中心如何更好的节能减排呢?AI芯片如何在“东数西算”下改革发展呢?

以“东数西算”做契机解决算力面临的问题
“东数西算”的目的是构建更绿色、更平衡、更高效的国家算力网络体系,以满足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和新时代数字技术与生活场景加速融合带来的海量计算、传输和存储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中心产业的绿色集约发展,促进资源统筹利用和数字经济建设。可以预见,“东算西算”工程将发挥类似于众所周知的“南水北调”(建设国家高品质水网)、“西电东送”(建设国家高品质电网)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与当前国家重大政策如西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双碳战略等紧密联系,同步发展。

从整体上,“东数西算”将围绕“五个一体化”的工程目标建设:
一、网络一体化
围绕集群建设数据中心直联网,建立合理网络结算机制,增加网络带宽,提高传输速度,降低传输成本。围绕集群安全有序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
二、能源一体化
从国家双碳战略总体规划出发,充分挖掘西部丰富的风、光等可再生资源,应对可再生能源波动,扩大清洁能源市场化交易范围,推动建立清洁能源消费市场化机制。从整体规划层面统一分配数据中心集群能耗指标。
三、算力一体化
在集群和城区内部两级算力布局下,推动各行业数据中心加强一体化联通调度,促进多云之间、云和数据中心之间、云和网络之间的资源联动,构建算力服务资源池。
四、数据一体化
搭建开放数据共享、政企数据融合应用等公共数据流通设施平台。尝试多方安全计算、区块链、隐私计算、数据沙箱等技术模式,构建可信数据流通环境。
五、应用一体化
开展一体化城市数据大脑建设,选择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市场监管等应急场景。试行“数据靶场”建设,探索不同应急情况下的数据利用规律和协调机制。

回顾过去,中国在建设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和基础服务环境方面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超大型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建设方面,一些基础电信运营商和云服务提供商积累了大量经验,在该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然而,与预设的“东数西算”的目标相比,面对更广区域、更多方参与、更高质量要求的数据和应用流动场景,现有的技术储备、工程建设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小蓝看来,“东数西算”工程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一、通过“东数西算”解决算力分布式使用面临的挑战
“东算西算”项目最显著的特点是提出了算力联接网络,异地算力与网络协同的实现思路。这种思路希望突破传统计算和数据中心算力提供服务的局限,在目前已经取得广泛成功的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上实现广域扩展和顶层优化。然而,算力资源传统上来自计算和数据中心的内部资源,并且被集中部署和管理。
要满足算力整合的需求,需要算力的无缝分布式使用,目前业界还没有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计算的

“东数西算”工程旨在构建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网络,解决算力资源分布、交付方式及安全问题。通过网络一体化、能源一体化、算力一体化、数据一体化和应用一体化,打造国家算力网络体系。在挑战中,算力的分布式使用、交付方式和安全是关键。芯片方面,移动处理器设计原则被应用于数据中心和PC,大型科技公司投资定制芯片,OEM寻求差异化解决方案,异构架构和液冷技术成为发展趋势。数据中心节能改造聚焦制冷优化、新能源利用、运维管理和余热回收。蓝海大脑的液冷散热技术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288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