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我的部分读书笔记,跟技术无关,就是分享我的技术之外的东西。本文来自吴军博士的硅谷来信记录,还有包括我的一些思考
一、哈奇森的人性善
哈奇森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对善恶的分辨能力,那么面对邪恶不像宗教支持者那样,说用仁慈去感化;他认为,要靠理性的思考,倾听自己的内心,才能从善去恶。这样一来,对人的教化就应该是通过讲道理,通过让大家明理来完成,而不是靠强制或者靠灌输信仰
二、休谟的人性恶
休谟支持的是性恶论,认为利己主义才是最基本的,自私和目光短浅才是人的本性,人类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不惜践踏法律。所以人类不能靠道德教化来规范,而是需要用规矩来管束
三、亚当·斯密
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就是山野的机制,在《国富论》中,充满了对商业机制的推崇,亚当·斯密相信自由市场可以产生合理的秩序,因此他反对政府多余的政策。
政府的作用
在他看来,政府的角色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管好治安和国防;另一个则是司法体制和制度的维护者,这一点常常被人所忽略。
真正的竞争力
劳动价值论中,亚当·斯密认为相比于土地和资本,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竞争力。这样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英国人在全球拓展时,从来不把占有多少土地作为目的,而是把维护商业运行作为自己的目标。
四、总结
人性善跟人性恶虽然看起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但是也能综合起来,也就是道德教化于法律约束双管齐下。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房地产在某些国家也许是很多人资本积累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在钞票大量发行的当下,人们把现金拿出来放在房地产上,毕竟这是看得见的资产,相对现金保值,但是这也许不是真正的竞争力,投资富有创造财富的能力的公司往往收益更高。
亚当·斯密另外一个观点也很有意思,也就是道德是同胞感情,但是范围一旦扩大,情感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人和人的关系难以靠道德来维系,而是要靠市场和法律来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