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DeepSeek后,中国AI叕特么行了!
2025年3月6日,AI行业被两则消息同时点燃:一边是阿里开源QwQ-32B模型以极简参数追平顶尖闭源产品,另一边则是名不见经传的Monica团队推出通用Agent产品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以86.5%的通过率碾压OpenAI DeepResearch。如果说前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那么后者则昭示着AI应用范式的根本性重构——这种重构,正在以工程化思维解构传统AI能力边界。

当我们听说「Manus」的名字源自拉丁语,意为“手”,象征 AI 不仅具备知识,更能动手执行时:嗯,这款产品的底层逻辑,莫名地让我们的技术团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简而言之就是“有内味了”。

Manus的颠覆性不在于其调用OCR生成PPT或解析发票的技术实现,而在于其将「任务流引擎」的概念具象化。当传统AI助手还在追求更准确的单点应答时,Manus通过三层架构革新了AI的价值定位: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