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以极高的灵敏度和同时检测多种元素的能力,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环境暴露研究,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
本文将介绍ICP-MS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较长,建议先收藏后随时查看!以后我们将更新更多此类硬核科普,欢迎关注~
什么是ICP-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能够以极高的灵敏度检测生物样本中的微量元素。它通过将样品转化为离子并按质荷比分离,生成精确的定量数据。
ICP-MS的工作原理
1.样品引入:液体样品通过雾化器转化为气溶胶,固体样品可通过激光消融(LA)生成气溶胶。
2.等离子体生成:射频线圈(功率通常为1.2-1.5 kW)电离氩气,形成约6000-10000 K的高温等离子体,将样品原子化和离子化。
3.离子传输:离子通过接口锥(采样锥和截取锥,孔径0.5-1.0 mm)进入真空系统,聚焦离子束并减少中性粒子干扰。
4.质量分离:四极杆质量分析器根据质荷比(m/z)筛选离子,现代仪器还可采用飞行时间(ToF)或磁扇形分析器提高分辨率。
5.信号检测:离子撞击电子倍增器,生成电信号,经放大后输出定量数据。
ICP-MS的独特优势在于它能检测周期表中除少数元素(如碳、氢、氧、氮)外的几乎所有元素,灵敏度极高,检测限可达十亿分之一(ng/mL)甚至万亿分之一(pg/mL)。此外,它还能区分同位素,适合研究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
添加下方微信好友,立即咨询测试
生物样品前处理
生物样本(如血液、组织)成分复杂,需通过特定前处理方法去除干扰物质,确保分析准确性。以下为常见生物样品的前处理策略:
样品类型 | 推荐前处理方法 | 注意事项 |
---|---|---|
血清/血浆 | 10倍稀释法(0.2% HNO₃ + 0.1% Triton X-100) | 避免脂血样本,防止雾化器堵塞 |
全血 | 20倍稀释法或微波消解(HNO₃ + H₂O₂) | 充分混匀防止凝血,添加表面活性剂 |
尿液 | 5倍稀释法(含0.5% H₂O₂) | 酸化保存,防止沉淀析出 |
软组织(肝、肾) | 微波消解(6 mL HNO₃ + 2 mL HF) | 控制消解温度,彻底赶尽HF |
头发/指甲 | TMAH溶解法(HNO₃-H₂O₂,5:1) | 彻底清除外部污染物 |
骨骼/牙齿 | 高温熔融(偏硼酸锂) | 高盐基质需稀释,防止锥孔堵塞 |
ICP-MS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1. 微量元素检测
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硒等)在生物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参与酶促反应、氧气运输和抗氧化防御等过程。异常的微量元素水平可能与疾病相关,如癌症、糖尿病或神经退行性疾病。
ICP-MS能够精确测定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中的微量元素浓度,帮助评估营养状态、诊断疾病或监测环境暴露。
2. 金属基药物分析
在制药领域,ICP-MS在金属基药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含铂的抗癌药物(如顺铂、卡铂、奥沙利铂)是化疗中的重要药物,ICP-MS通过检测铂元素(Pt)可研究这些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与传统液相色谱-质谱(LC-MS/MS)相比,ICP-MS无需考虑药物分子的色谱保留行为,灵敏度更高,检测限可达1ng/mL甚至更低。
3. 单细胞分析
单细胞分析是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ICP-MS通过质谱流式细胞术(mass cytometry)在这一领域展现了巨大潜力。质谱流式细胞术使用金属同位素标记的抗体,通过ICP-MS检测细胞表面或内部的生物标志物。与传统荧光流式细胞术相比,质谱流式细胞术避免了荧光光谱重叠的限制,可同时检测数十种生物标志物。这项技术在免疫学、肿瘤学和干细胞研究中应用广泛。
4. 生物分子定量
ICP-MS还可通过元素标记技术实现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例如,通过将稀土元素(如镧系元素)与蛋白质或核酸结合,ICP-MS可以间接测定这些分子的浓度。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低丰度蛋白的检测,如癌症生物标志物。此外,ICP-MS可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进行金属蛋白的形态分析,揭示金属与蛋白质的结合特性。
与其他技术的比较
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相比,ICP-MS在元素分析中具有独特优势:
特性 | ICP-MS | LC-MS/MS |
---|---|---|
分析对象 | 元素(不区分形态) | 原型药物及代谢物 |
灵敏度(LLOQ) | 可达1 ng/mL(如Pt) | 通常>10 ng/mL |
基质干扰 | 多原子离子干扰为主 | 离子抑制效应显著 |
前处理 | 酸稀释、消解 | 蛋白沉淀、液液萃取 |
ICP-MS以其高灵敏度、多元素检测能力和同位素选择性,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核心技术。从微量元素检测到药物分析、元素成像和同位素研究,ICP-MS为揭示生物过程和疾病机制提供了关键见解。
随着单细胞分析、三维成像和纳米医学等领域的技术进步,ICP-MS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精准医疗和药物开发注入新的动力。
往期推荐
3.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拉曼光谱(Raman)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表征分析技术在药物晶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