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检测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用于识别数据集中的异常或不寻常的样本。隔离森林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异常检测方法,它基于孤立样本的概念。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隔离森林算法的原理,并提供相应的源代码示例。
隔离森林算法的原理
隔离森林算法是一种基于树的集成方法,用于将异常样本与正常样本分离开来。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异常样本视为在特征空间中的孤立点,而正常样本则比较密集地分布在特征空间中。算法通过构建一组随机划分的二叉树来实现这一目标。
具体而言,隔离森林算法首先随机选择一个特征,并在该特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随机选择一个划分阈值。然后,它根据该阈值将样本集分成两个子集,一个子集包含小于阈值的样本,另一个子集包含大于阈值的样本。接下来,它递归地在每个子集上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达到预定义的停止条件。
在构建随机划分的二叉树时,隔离森林算法通过路径的长度来衡量样本的异常程度。异常样本通常具有较短的路径长度,而正常样本则具有较长的路径长度。因此,通过计算样本在所有树中的平均路径长度,可以得到一个异常分数,用于衡量样本的异常程度。
隔离森林算法的源代码示例
下面是使用Python实现的隔离森林算法的源代码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IsolationTree
本文深入探讨了隔离森林算法在异常检测中的应用,解释了其基于树的集成方法,如何通过随机划分将异常样本隔离,并提供了Python源代码示例,展示如何构建和使用隔离森林算法。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55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