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系统延时分析

1. 这里 的 P1 P2 P3分别是什么含义

根据图片中的标注和描述,P1、P2 和 P3 的含义如下:

  • P1: 表示从 PC 发送到 FPGA 的延迟时间。这通常是系统中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延迟部分,范围在 41.8ms 到 63.8ms 之间,均值为 52.8ms

  • P2: 表示在 P1 的基础上减去 11ms3ms 之后得到的延迟值(即校正或补偿之后的延迟)。最终计算得出 P2 = 38.8ms。这通常涉及到系统对延迟进行的某种补偿或修正。

  • P3: 表示系统中 0-22ms 范围内的波动或延迟。这可能是 FPGA 和 PC 之间由于时钟同步问题或者数据传输不稳定导致的时间偏差范围。

这些点代表了数据在系统中不同阶段的延迟测量点,用于分析整个数据链路的延迟分布和补偿效果。具体含义可能需要结合实验的上下文进一步确认。

2. P1、P2、P3分别代表不同的时间点或延迟路径中的关键节点,以下是详细分析它们的含义、差异及其原因。

根据两张图中的信息,P1、P2、P3分别代表不同的时间点或延迟路径中的关键节点,以下是详细分析它们的含义、差异及其原因。


2.1 P1、P2、P3的含义
  1. P1:传感器原始数据采集时间

    • 表示从传感器(如摄像头、IMU、LiDAR等)采集到数据的初始时间。
    • 作用:这是系统处理链路的起点,标记了数据生成的时间戳。
    • 延迟来源
      • 硬件采样周期。
      • 数据从传感器传输到主处理器(如FPGA或A53)的延迟。
  2. P2:预测时间点

    • 表示经过Predictor模块预测修正后的时间戳,用于弥补数据延迟。
    • 作用:通过结合IMU与VIO数据,预测当前的运动状态并修正P1带来的延迟误差。
    • 延迟来源
      • 预测模块的运算时间(要求< 8ms)。
      • 预测的误差可能来源于模型不完全准确(如传感器噪声或时间同步误差)。
  3. P3:数据实际输出时间

    • 表示最终数据处理完成后(包括位置修正和扭曲表生成)的时间戳,用于输出warptable
    • 作用:生成最终的几何调整数据,提供给后续模块(如渲染或导航)。
    • 延迟来源
      • LSW模块的处理时间(要求< 0.5ms)。
      • P2的预测误差累积。

2.2 P1、P2、P3的差异
  1. 时间差异

    • P1与P2差异:P2在P1的基础上加入了预测过程,用于减少硬件采样与处理时间带来的延迟。因此,P2会比P1更新,靠近真实的系统状态。
    • P2与P3差异:P3是LSW模块在P2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处理后的输出,理论上应该更加接近真实时间点,但实际可能存在误差积累。
  2. 物理意义差异

    • P1:反映了数据的采样物理时刻。
    • P2:是通过运动预测模型计算后的时间点,目的是修正采样时的延迟。
    • P3:是最终输出的实际时间点,综合了P1和P2的处理结果,反映了系统的输出时刻。

2.3 这些差异的原因
  1. 硬件延迟

    • 从传感器(PC或FPGA)采集数据到主处理器,需要一定的传输时间(P1采样延迟)。
    • 不同硬件模块之间的时钟同步问题,可能引入额外的波动(如P1到P2的11ms波动范围)。
  2. 预测模型误差

    • 预测器Predictor的精度:VIO和IMU数据可能存在噪声,导致预测位置与实际位置之间有偏差(如12ms P2P latency)。
    • 补偿策略不足:图中提到当前系统未对P1进行补偿,因此可能存在0~11ms的周期性误差(如P2未完全修正P1的延迟)。
  3. 数据处理时间

    • P2到P3的差异主要来自LSW模块的执行时间,以及预测器误差对最终输出的影响。
    • PC与FPGA未完全同步,进一步扩大了P1和P2的波动范围(如从11ms增加到22ms)。
  4. 系统设计限制

    • 图中提到“水线位置”的校正机制未充分优化,可能导致部分误差累积到P3。
    • 预测和校正的不足,会引起用户感知上的失真或延迟感。

2.4这些差异的影响
  1. 系统实时性降低

    • P1到P3的延迟若过大,会影响最终的系统输出实时性,特别是在高动态场景中(如机器人导航、AR渲染)。
  2. 误差累积

    • 若预测不够准确(P1到P2误差),或校正不充分(P2到P3误差),可能导致位置估计偏离,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3. 用户体验受影响

    • 延迟过大或误差波动明显时,用户可能会感知到图像的滞后或失真(如“失真感”)。

2.5 总结

P1、P2、P3的差异主要由硬件延迟、预测模型误差、数据处理时间和系统设计限制导致。为了优化这些差异,建议:

  1. 提高Predictor的精度,减少P1到P2的误差。
  2. 优化LSW模块的执行效率,缩短P2到P3的延迟。
  3. 改善PC与FPGA的时钟同步,降低整体系统波动范围。

3. 预测器Predictor的精度:VIO和IMU数据可能存在噪声,导致预测位置与实际位置之间有偏差(如12ms P2P latency)。这里的 P2P latency是指什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P2P latency在这里可以理解为P1到P2之间的预测延迟或预测误差,是指由预测器(Predictor)在计算当前状态(如位置、姿态)时,因噪声、不完全模型、时间同步等因素导致的偏差。这种偏差可能表现为预测时间点和实际系统状态之间的时间差异。


3.1 P2P latency 的具体含义
  • P1:表示从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时间点(延迟存在于传感器与处理器之间的采样/传输过程)。
  • P2:预测器根据传感器数据、运动模型和历史状态,推算当前时间点的系统状态。
  • P2P latency:实际的当前系统状态与预测器推算的状态之间的时间差(或误差)。在时间域上,它可以看作预测点P2相对于真实点的偏差。

3.2 P2P latency 的主要原因
  1. 传感器数据噪声

    • IMU噪声:IMU数据(加速度、角速度)是预测器的主要输入,但由于IMU固有的零偏(bias)漂移和测量噪声,导致预测过程的误差累积。
    • VIO数据的非理想性:VIO从图像中提取的特征点可能受光照、遮挡或动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影响预测的精度。
  2. 预测模型不完善

    • 运动模型的简化:预测器使用的运动学或动力学模型可能是简化的,无法完全准确地描述系统的复杂运动(例如加速度突然变化或高非线性场景)。
    • 噪声未充分建模:若对IMU和VIO噪声的统计特性建模不够准确,会导致系统更新步骤的偏差,进而影响P2的位置或时间估计。
  3. 时间同步误差

    • 传感器与预测器的同步:如果传感器(如IMU、摄像头)之间的时间戳未完全对齐,或预测器未正确处理这些时间差,会引入额外的时间偏移。
    • 内部处理延迟:传感器数据从采样到送入预测器,再到预测结果输出,整个链路中可能存在若干毫秒级的延迟。
  4. 计算资源不足

    • 若系统资源(如A53计算能力)不足,导致预测器无法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可能引入额外的延迟。例如,数据的处理时间未达到设计要求的<8ms。
  5. IMU与VIO频率差异

    • IMU高频:IMU数据通常是高频采样(如100Hz或更高),而VIO的数据频率较低(如30Hz)。
    • 融合误差:在预测时需要将高频的IMU数据与低频的VIO数据融合,这种插值或外推的过程可能引入误差,进而导致P2P latency的产生。

3.3 P2P latency 的影响
  • 实时性降低:P2P latency过大,会导致预测位置与真实位置之间存在明显偏差,影响下游模块(如LSW)的精度和实时性。
  • 误差累积:随着时间推移,预测误差可能进一步累积,导致最终输出(如warptable)的失真。
  • 用户体验下降:对于高动态场景,如机器人导航或AR应用,这种延迟可能导致视觉或运动表现失真。

3.4 优化 P2P latency 的方法
  1. 改进预测模型

    • 引入更高阶的非线性运动模型(如动态噪声补偿)。
    • 通过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方法增强预测器对复杂场景的适应能力。
  2. 降低传感器噪声

    • 对IMU数据进行高精度的零偏校准。
    • 优化VIO算法,增强特征点匹配的鲁棒性。
  3. 时间同步

    • 确保所有传感器的时间戳精确同步(如通过硬件同步或软件插值)。
  4. 优化硬件性能

    • 提高处理器性能,缩短预测器的计算时间(<8ms)。
    • 合理分配计算资源,避免高负载时的延迟。
  5. 多传感器融合改进

    • 引入滤波算法(如EKF或UKF),更精准地融合IMU与VIO数据,减少频率差异带来的误差。

3.5总结

P2P latency 是由于传感器噪声、预测模型不完善、时间同步误差、计算资源不足以及数据频率差异引起的预测时间偏差。通过改进预测模型、优化硬件性能、增强时间同步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种延迟,提升系统的实时性和精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