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GG16原理
VGG16是一个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由牛津大学计算机视觉组(Visual Geometry Group)提出,用于参加2014年的ImageNet图像分类比赛。VGG16的名称来源于网络中包含的16个卷积层,其基本结构如下:
- 输入层:接收大小为224x224的RGB图像。
- 卷积层:共13个卷积层,每个卷积层使用3x3的卷积核和ReLU激活函数,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
- 池化层:共5个池化层,每个池化层使用2x2的池化核和步长2,减小特征图的大小。
- 全连接层:包含2个全连接层,每个全连接层包含4096个神经元,用于分类输出。
- 输出层:包含一个大小为1000的全连接层,使用softmax激活函数,生成1000个类别的概率分布。


VGG16的主要特点是网络结构比较深,且卷积层和池化层的数量都比较多,使得网络可以学习到更加高层次的抽象特征。此外,VGG16的卷积层都采用3x3的卷积核,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增加计算量的情况下,增加了网络的深度和宽度,提高了特征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训练过程中,VGG16一般采用基于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 Gradient D

VGG16是一个16层的卷积神经网络,由牛津大学的VisualGeometryGroup提出,主要用于图像分类。该模型以深度著称,使用多个3x3卷积层和池化层,能有效提取图像特征。提供的TensorFlow代码示例展示了VGG16的网络结构构建过程。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