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forces Round 114 (Div. 1) C. Wizards and Numbers(思维题 辗转相除+博弈 巴什博弈)

文章介绍了在一个特殊的数值游戏中,如何通过取模和操作规则判断先手和后手的胜利条件,关键在于理解操作序列对剩余石子数量的影响。

题目

t(t<=1e4)组询问,每次询问(a,b)(0<=a,b<=1e18),

不妨a<=b(a>b时需要交换两个数考虑)

①令b减去a的k次方(k>=1),要求减完之后b非负

②令b=b%a

当a和b之中至少有一个0时,无法再操作,不能再操作的人失败

问两人都客观操作,谁必胜

思路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qscqesze/p/5193592.html

题解

补远古场翻到卿学姐博客,泪目

如果只有第二种操作,那就是辗转相除

1. 对于子局面,如果子局面必败,那么当前局面必胜

2. 如果子局面必胜,那么当前局面不想输,只能用第一种操作去拖,

b>=a时,相当于有b/a(b/a个a)个石子,

先手和后手可以取1(1个a)枚,a枚(a个a),a^2,...

取到最后一个石子的人必败(即进入子局面的必胜态),问先手在这个拖的游戏里能否必胜

打表可知,当(b/a)%(a+1)为偶数时,先手必胜,(b/a)%(a+1)为奇数时,先手必败

一点证明

注意到:

1%(a+1)=1

a%(a+1)=a

(a^2)%(a+1)=1

(a^3)%(a+1)=a

...

先手必胜的情况

当(b/a)%(a+1)为偶数时,先手可以先取1个

此时(在模a+1意义下)后手如果取1个,先手就再取a个;

反之后手取a个,先手就再取1个

这样若干轮后,(b/a)起到了对(a+1)取模的效果,即当前剩余石子数不超过a,

并且先手在第一轮由于多取1个石子,此时必还剩奇数个石子,后手只能取一枚,

此后,二人只能一枚一枚的取,所以一定是后手取到最后一个石子,后手必败

后手必胜的情况

当(b/a)%(a+1)为奇数时,

(在模a+1意义下)先手如果开局取1个,后手可以取a个

先手如果开局取a个,后手可以取1个

这样若干轮后,(b/a)起到了对(a+1)取模的效果,

当前局面不足a+1且石子数仍为奇数

此后,先手和后手只能一枚一枚地取,且先手取到最后一枚,先手必败

其实就是,

先手必胜就是用第2、3步,第4、5步,...,去凑k+1的倍数

后手必胜就是用第1、2步,第3、4步,...,去凑k+1的倍数

其他理解方式,

(b/a)%(a+1)=1是先手必败态,

(b/a)%(a+1)为奇数总可以转移到(b/a)%(a+1)为偶数,

(b/a)%(a+1)为偶数总可以转移到(b/a)%(a+1)为奇数,

所以奇数必败,偶数必胜

代码

// Problem: C. Wizards and Numbers
// Contest: Codeforces - Codeforces Round 114 (Div. 1)
// URL: https://codeforces.com/contest/167/problem/C
// Memory Limit: 256 MB
// Time Limit: 2000 ms
// 
// Powered by CP Editor (https://cpeditor.org)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rep(i,a,b) for(int i=(a);i<=(b);++i)
#define per(i,a,b) for(int i=(a);i>=(b);--i)
typedef long long ll;
typedef double db;
typedef pair<ll,int> P;
#define fi first
#define se second
#define pb push_back
#define dbg(x) cerr<<(#x)<<":"<<x<<" ";
#define dbg2(x) cerr<<(#x)<<":"<<x<<endl;
#define SZ(a) (int)(a.size())
#define sci(a) scanf("%d",&(a))
#define scll(a) scanf("%lld",&(a))
#define pt(a) printf("%d",a);
#define pte(a) printf("%d\n",a)
#define ptlle(a) printf("%lld\n",a)
#define debug(...) fprintf(stderr, __VA_ARGS__)
int t;
ll a,b;
bool sol(ll a,ll b){
	if(a<b)swap(a,b);
	if(!b)return 0;
	ll x=sol(b,a%b);
	if(!x)return 1;
	ll w=a/b,y=w%(b+1);
	return y%2==0;
}
void sol(){
	scanf("%lld%lld",&a,&b);
	puts(sol(a,b)?"First":"Second");	
}
int main(){
	sci(t); // t=1
	while(t--){
		sol();
	}
	return 0;
}

### Codeforces Round 927 Div. 3 比赛详情 Codeforces是一个面向全球程序员的比赛平台,定期举办不同级别的编程竞赛。Div. 3系列比赛专为评级较低的选手设计,旨在提供更简单的问让新手能够参与并提升技能[^1]。 #### 参赛规则概述 这类赛事通常允许单人参加,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来获得分数。评分机制基于解决问的速度以及提交答案的成功率。比赛中可能会有预测试案例用于即时反馈,而最终得分取决于系统测试的结果。此外,还存在反作弊措施以确保公平竞争环境。 ### 目解析:Moving Platforms (G) 在这道中,给定一系列移动平台的位置和速度向量,询问某时刻这些平台是否会形成一条连续路径使得可以从最左端到达最右端。此问涉及到几何学中的线段交集判断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相对运动分析。 为了处理这个问,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 **输入数据结构化**:读取所有平台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一个合适的数据结构里以便后续操作。 - **时间轴离散化**:考虑到浮点数精度误差可能导致计算错误,应该把整个过程划分成若干个小的时间间隔来进行模拟仿真。 - **碰撞检测算法实现**:编写函数用来判定任意两个矩形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域;当发现新的连接关系时更新可达性矩阵。 - **连通分量查找技术应用**:利用图论知识快速求解当前状态下哪些节点属于同一个集合内——即能否通过其他成员间接相连。 最后输出结果前记得考虑边界条件! ```cpp // 假设已经定义好了必要的类和辅助功能... bool canReachEnd(vector<Platform>& platforms, double endTime){ // 初始化工作... for(double currentTime = startTime; currentTime <= endTime ;currentTime += deltaT){ updatePositions(platforms, currentTime); buildAdjacencyMatrix(platforms); if(isConnected(startNode,endNode)){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小衣同学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