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QKV的重要性
要理解大语言模型效果的底层实现原理,很大一部分就是理解Transformers Block里面的QKV矩阵。现在前沿的大模型研究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围绕着QKV矩阵去做的,比如注意力、量化、低秩压缩等等。
其本质原因是因为QKV权重占比着大语言模型50%以上的权重比例,在推理过程中,QKV存储量还会随着上下文长度的增长而线性增长,计算量也平方增加。
可以说,现在大模型对外销售OpenAPI的价格战,很大一部分就是对QKV极致优化的技术战;围绕QKV,各大模型厂商使出浑身解数,在保证效果不变坏的前提下,主要的研究工作就是对性能和存储的极致压缩。
在本文,我们将从纯概念的角度,增进对QKV的理解。
而、QKV在哪里
还是这张图,QKV矩阵是Transformers Block MHA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一个文本Token过来的时候,文本Token的Normalization矩阵会分别和Q、K、V的权重矩阵进行矩阵乘法操作,得到三个不同的矩阵,以进入后面的计算过程。
以7B模型为例,计算数据的Shape如下:
Token Normalization Shape:[1, 4096]
Q、K、V Shape:[4096, 4096]
如果考虑一次推理的BatchSize和SeqLen(上下文长度),那就是这个Shape:
Token Normalization:[BatchSize, SeqLen, 4096]
Q、K、V Shape:[BatchSize, SeqLen, 4096, 4096]
其中,4096就是7B模型对应的Hidden Size。
从Shape就可以看出,Q、K、V的计算量和存储量会随着SeqLen的增长而增长。
三、QKV的作用
从计算角度理解QKV始终不容易理解它的算法效果,所以本部分从概念的角度理解QKV的作用。
在大型语言模型(LLM)中,特别是在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模型中,Q(Query)、K(Key)和V(Value)是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在推理过程中的作用如下:
Query (Q):
角色:Query向量代表当前正在处理的token或位置,它表示模型需要“查询”的信息。
作用:在自注意力机制中,Query用于与所有的Key进行比较,以确定每个Key与当前token的相关性。这个比较的结果决定了Value的加权和,从而生成当前token的输出。
变化性:在自回归推理过程中,每个新生成的token都会有一个新的Query向量,它只依赖于当前token的信息。
Key (K):
角色:Key向量代表序列中每个token的唯一标识,用于与Query进行比较。
作用:Key向量用于计算与Query的相似度或匹配程度,这个相似度得分决定了相应Value在最终输出中的权重。
稳定性:在自回归推理中,对于已经生成的token,其Key向量在后续的推理过程中会被重复使用,因为它们代表的是已经确定的token信息。
Value (V):
角色:Value向量包含序列中每个token的实际内容或特征,它对生成当前token的输出有贡献。
作用:Value向量根据与Query的相似度得分(由Key确定)被加权求和,生成当前token的输出。
稳定性:与Key类似,对于已经生成的token,其Value向量在后续的推理过程中也会被重复使用。
在自回归推理过程中,模型一次生成一个token,并且每个新token都会基于之前所有token的信息。因此,对于每个新生成的token:
Q:需要重新计算,因为它依赖于当前token的信息。
K 和 V:可以被缓存(即KV Cache),因为它们代表之前已经生成的token的信息,这些信息在生成后续token时不需要重新计算。
总结来说,Q、K、V在推理过程中共同工作,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生成每个新token时动态地聚焦于序列中相关的信息。
Q代表了当前token的查询需求,而K和V则提供了序列中每个token的标识和内容,使得模型能够根据当前token的需求加权组合之前的信息,生成连贯和相关的输出。
四、为什么需要QKV,不能直接从Q得到输出呢?
在Transformer模型中,区分Q(Query)、K(Key)和V(Value)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角色分离:
Q、K、V的设计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数据时,更有效地捕捉不同位置之间的关系。Q代表当前位置希望获得的信息,K代表序列中各位置能提供的信息,而V则代表当查询和键匹配时,应该从各位置获取的实际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模型可以灵活地捕捉不同位置之间的依赖关系。
增强模型能力:
使用独立的Q、K、V允许模型学习到更复杂的关系。每个位置不仅可以决定与其他位置的关联程度(通过Q和K),还可以决定从每个位置获取什么样的信息(通过V)。
灵活性和表达能力:
独立的Q、K、V矩阵增加了模型的灵活性和表达能力。模型可以学习到如何根据上下文将重点放在不同的信息上。
并行处理:
Transformer模型的设计允许在处理序列时进行高效的并行计算。Q、K、V的独立使得模型可以同时计算整个序列中所有位置的注意力分数,这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信息检索类比:
可以把Q、K、V机制类比为一个信息检索过程。
Q类似我们提出的搜索问题,目的是从大量信息中寻找相关答案;K类似信息库中的索引,它们决定哪些信息与查询相关;V类似实际的内容,是查询找到相关信息后的返回结果。
Q用来提出问题,K用来匹配相关性,V则是我们最终希望获取的信息。
综上所述,QKV的区分使得Transformer模型能够更加灵活和有效地处理序列数据,捕捉复杂的依赖关系,并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
直接从Q得到V会限制模型的表达能力和灵活性,因为它忽略了通过K来确定相关性的重要性,并且减少了模型处理信息的灵活性。
五、在LLM推理时,为什么KV可以Cache?
在LLM(Large Language Model,大型语言模型)推理过程中,KV(Key-Value)Cache可以被缓存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重复计算:
在自注意力机制中,如果没有KV Cache,每次生成新token时,模型需要重新计算整个历史序列的Key和Value向量,并参与注意力计算,这导致了大量的重复计算。通过缓存历史序列的K和V,可以避免这种重复计算,显著降低推理的计算复杂度。
提升推理速度:
KV Cache通过缓存Key和Value向量,使得模型在生成新token时只需计算当前token的Query向量,并与缓存的Key和Value进行注意力计算,这样可以加快推理速度。
降低计算复杂度:
自注意力机制的计算复杂度为O(n^2⋅d),其中n是序列长度,d是向量维度。使用KV Cache后,计算复杂度可以降低到O(n⋅d),显著减少了计算量。
跨请求复用:
在某些场景下,多次请求的Prompt可能会共享同一个前缀(Prefix),这些情况下,很多请求的前缀的KV Cache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可以被缓存起来,给下一个请求复用。
综上所述,KV Cache在LLM推理中通过缓存Key和Value向量,有效减少了重复计算,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升了推理速度,并且优化了显存资源的使用,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推理效率和吞吐量。
六、那为什么Q不可以Cache?
因为Q不需要Cache…
在LLM(Large Language Model,大型语言模型)推理过程中,不缓存Q(Query)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依赖性差异:
在自回归Transformer模型中,每个新生成的token的输出(即Q)只依赖于当前token的Q以及之前所有token的K和V。
因此,对于计算下一个token的输出,不需要重复使用之前的Q,而K和V则需要被重复使用。
计算效率:
由于每次推理只会用到当前的Q,而这个Q在下次推理时不会被再次使用,因此缓存Q不会带来效率上的提升。
相反,K和V在每次推理中都需要被使用,缓存KV可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加速推理过程。
自回归特性:
在自回归模型中,每个Token的生成仅依赖于它之前的所有Token,这意味着每个新Token的生成只需要当前的Q和之前所有Token的KV。由于每个Q都是基于前面序列来生成的,缓存Q对于计算Attention没有意义。
综上所述,由于Q在自回归Transformer模型中的使用特性和计算过程中的不对称性,缓存Q不会带来推理效率的提升,因此LLM推理过程中通常不缓存Q。
七、为什么区分MHA和MLP?
在Transformer模型中,Multi-Head Attention (MHA) 和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是两个核心组件,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共同协作以提升模型的性能。
MHA 的作用:
捕捉上下文信息:MHA通过多个头的方式,可以同时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从而增强模型对上下文信息的捕捉能力。
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MHA允许模型在不同的表示子空间中学习信息,这有助于模型学习到更丰富的特征表示。
处理长序列数据: 虽然MHA的计算量较大,特别是对于长序列,但它通过并行计算和优化策略(如稀疏注意力)来提高效率1。
MLP 的作用:
非线性映射:MLP通过多层感知机对MHA的输出进行非线性变换,这有助于模型学习到更复杂的特征表示。
提升模型的表达能力:MLP的引入使得模型能够捕捉到输入数据中的非线性关系,从而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
整合特征:MLP将MHA提取的特征进行整合和进一步处理,为模型的输出提供必要的特征表示。
MHA和MLP的协同作用:
特征提取与整合:MHA负责提取输入序列的上下文特征,而MLP则负责对这些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转换,两者共同工作以提高模型的性能2。
通过区分MHA和MLP两个部分,Transformer模型能够更有效地捕捉输入序列的上下文信息,并学习到更丰富的特征表示,从而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取得优异的性能。
如何系统学习掌握AI大模型?
AI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正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和转型的关键力量。抓住AI大模型的风口,掌握AI大模型的知识和技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习AI大模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到更高级的技术。
这里给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份
全面的AI大模型学习资源
,包括:AI大模型全套学习路线图(从入门到实战)、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面试题等,资料免费分享
!
1. 成长路线图&学习规划
要学习一门新的技术,作为新手一定要先学习成长路线图,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这里,我们为新手和想要进一步提升的专业人士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学习成长路线图和规划。可以说是最科学最系统的学习成长路线。
2. 大模型经典PDF书籍
书籍和学习文档资料是学习大模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我们精选了一系列深入探讨大模型技术的书籍和学习文档,它们由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撰写,内容全面、深入、详尽,为你学习大模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书籍含电子版PDF)
3. 大模型视频教程
对于很多自学或者没有基础的同学来说,书籍这些纯文字类的学习教材会觉得比较晦涩难以理解,因此,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大模型视频教程,以动态、形象的方式展示技术概念,帮助你更快、更轻松地掌握核心知识。
4. 2024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主要包括对不同行业的现状、趋势、问题、机会等进行系统地调研和评估,以了解哪些行业更适合引入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大模型的优势。
5. 大模型项目实战
学以致用 ,当你的理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通过项目实战,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和巩固你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为你找工作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大模型面试题
面试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需要充分的准备。
在你已经掌握了大模型技术之后,就需要开始准备面试,我们将提供精心整理的大模型面试题库,涵盖当前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让你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全套的AI大模型学习资源已经整理打包,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
微信扫描下方优快云官方认证二维码
,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