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波束形成——时域波束形成、频域波束形成

该文章已生成可运行项目,

最近在写代码的时候发现自己对波束成形的理解依旧不是很透彻,就重新找资料学习了一下,整理一下加深印象并在此做个记录。参考资料如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781326364
https://blog.youkuaiyun.com/Xujing1143/article/details/120182410
https://www.sharetechnote.com/html/Handbook_LTE_BeamForming.html

PS:如果大致知道波束形成是什么,但是对它的时延计算、复指数e−jwte^{-jwt}ejwt的符号由来、相位补偿、又或者是频域波束形成有点迷的小伙伴可以从实例开始看~

1. 基本概念

波束形成是一种利用多个传感器(如麦克风或天线)的阵列处理技术。它是指将一定几何形状排列的多元基阵的各个阵元输出,经过处理(如加权、时延、求和等)形成空间指向性的方法。

  • 目的:提取特定方向来的信号,抑制其他方向上的信号。因此波束形成器可以等效为一个空间滤波器。
  • 实际应用:估计目标信号的存在性,并对信号的入射方位进行估计。
  • 核心思想
    ○ 信号到达不同传感器的时间不同(取决于信号的入射角);
    ○ 利用这一定向性信息,通过加权和调整延迟来增强某个方向的信号,同时抑制其他方向的信号。
  • 分类:一般分为常规波束形成(CBF)和自适应波束形成(ABF)。

2. 常规波束形成

根据实现的途径不同,分为时延波束形成和频移波束形成。

2.1 时延波束形成(Delay-and-Sum Beamforming)

  1. 概念
  • 直接对接收信号进行时延补偿(对准某个方向的波前),然后对所有传感器的数据求和。
  • 在某个方向上完全对齐的信号会相干增强,而其他方向的信号由于相移不同,会部分或完全相互抵消。
  1. 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为si(t)s_i(t)si(t),导向向量为a(θ)\mathbf{a}(\theta)a(θ),则波束形成输出为:
y(t)=Σi=1Mwisi(t)y(t)=\Sigma_{i=1}^Mw_i s_i(t)y(t)=Σi=1Mwisi(t)
其中:

  • MMM是传感器个数。
  • wiw_iwi是波束形成的权重(在常规波束形成中,通常wi=1w_i=1wi=1)。
  • 若信号的方向为θd\theta_dθd,则需要对si(t)s_i(t)si(t)进行适当的延迟补偿,使得所有信号在该方向上对齐。
  1. 缺点
  • 不能很好地抑制干扰和噪声,如果有多个信号源,干扰较大。
  • 角度分辨率较低。
  1. 实例:以均匀线性阵(ULA)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阵列接收信号的表示
    假设远场信号为频率为 f0f_0f0 的单频信号:x(t)=cos⁡(2πf0t)x(t)=\cos(2\pi f_0 t)x(t)=cos(2πf0t)
    相邻阵元间存在时延,对于任意角度 θ\thetaθ,相邻阵元的时延差为:
    τ=dsin⁡(θ)c\tau = \frac{d\sin(\theta)}{c}τ=cdsin(θ)
    其中,ddd 为阵元间距,θ\thetaθ 为信号来源方向与基阵法线的夹角。以第一个阵元为参考阵元,则每个阵元相对其的时间差可以表示为:
    Δt=[0,τ,2τ,⋯ ,(M−1)τ]=[0,dsin⁡(θ)c,2dsin⁡(θ)c,⋯ ,(M−1)dsin⁡(θ)c]\Delta t = \left[ 0, \tau, 2\tau,\cdots,(M-1)\tau] = [0, \frac{d\sin(\theta)}{c}, \frac{2d\sin(\theta)}{c}, \cdots, \frac{(M-1)d\sin(\theta)}{c} \right]Δt=[0,τ,2τ,,(M1)τ]=[0,cdsin(θ),c2dsin(θ),,c(M1)dsin(θ)]
    相应地,相位差为:
    Δϕ=[0,2πf0dsin⁡(θ)c,2πf02dsin⁡(θ)c,⋯ ,2πf0(M−1)dsin⁡(θ)c]\Delta \phi = \left[ 0, 2\pi f_0 \frac{d\sin(\theta)}{c}, 2\pi f_0 \frac{2d\sin(\theta)}{c},\cdots, 2\pi f_0 \frac{(M-1)d\sin(\theta)}{c} \right]Δϕ=[0,2πf0cdsin(θ),2πf0c2dsin(θ),,2πf0c(M1)dsin(θ)]
    由于这个相位差是阵元间空间位置不同所造成的,因此称之为“空间相位差”。

在某一时刻对所有每个阵元同时采样(一个快拍),将会得到 MMM 个数据点,将这 MMM 个数据点排列起来,可以得到这一时刻阵列的接收信号:
y(n)=[x(n),x(n)e−j2πf0dsin⁡(θd)c,x(n)e−j2πf02dsin⁡(θd)c,⋯ ,x(n)e−j2πf0(M−1)dsin⁡(θd)c]=[1,e−j2πf0dsin⁡(θd)c,e−j2πf02dsin⁡(θd)c,⋯ ,e−j2πf0(M−1)dsin⁡(θd)c]⏟a(θd)x(n)=a(θd)⋅x(n)\begin{aligned} \boldsymbol{y}(n) & =\left[x(n), x(n) e^{-j 2 \pi f_{0} \frac{d \sin \left(\theta_{d}\right)}{c}}, x(n) e^{-j 2 \pi f_{0} \frac{2 d \sin \left(\theta_{d}\right)}{c}}, \cdots, x(n) e^{-j 2 \pi f_{0} \frac{(M-1) d \sin \left(\theta_{d}\right)}{c}}\right] \\ & =\underbrace{\left[1, e^{-j 2 \pi f_{0} \frac{d \sin \left(\theta_{d}\right)}{c}}, e^{-j 2 \pi f_{0} \frac{2 d \sin \left(\theta_{d}\right)}{c}}, \cdots, e^{-j 2 \pi f_{0} \frac{(M-1) d \sin \left(\theta_{d}\right)}{c}}\right]}_{\boldsymbol{a}\left(\theta_{d}\right)} x(n) \\ & =\boldsymbol{a}\left(\theta_{d}\right) \cdot x(n) \end{aligned}y(n)=[x(n),x(n)ej2πf0cdsin

本文章已经生成可运行项目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