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 ktime_t 记录代码运行时间 充当判断条件

这篇博客介绍了如何使用ktime_get()函数在Linux环境中记录并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以评估函数执行效率。通过ktime_sub()计算函数运行时间,并用ktime_to_us()转换为微秒单位进行条件判断,例如检查是否在20ms内完成。这种方法对于性能优化和调试非常有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
记录代码运行时间
static ktime_t   runtime_ktime_one,    runtime_ktime_two, runtime_ktime_sub;


static void test_func_one(void)
{
    ...
runtime_ktime_one = ktime_get();
    ...
}

static void test_func_two(void)
{
    ...
runtime_ktime_two = ktime_get();

runtime_ktime_sub= ktime_sub(runtime_ktime_two, runtime_ktime_one);

                        //然后可以通过runtime_ktime_sub 的时间进行判断条件
                        //ktime_to_us(xxx)   获取xxx  时间单位 为微秒   1s = 1000ms  1ms = 1000us
    if(ktime_to_us(runtime_ktime_sub) < 20000)   //此时20000 是us
        {
           int = 0;
        }
      ...
}
***************************************************************************************

<think>我们正在讨论Linux内核中的ktime_t数据类型。根据引用内容,ktime_t是一个64位有符号整数(s64),用于表示纳秒级的时间值。它在内核时间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需要高精度时间测量的场景中。 ktime_t的主要用途包括:1.测量时间间隔(如函数执行时间)2.表示时间点(如事件发生的时间戳) 3.作为时间差值的载体使用方法: 1.获取当前时间:使用ktime_get()函数(返回ktime_t类型值) 2.时间运算:内核提供了一系列操作ktime_t的辅助函数,例如:- ktime_add():两个ktime_t相加-ktime_sub():两个ktime_t相减(计算时间差)-ktime_compare():比较两个ktime_t- ktime_to_ns():将ktime_t转换为纳秒值(s64)-ns_to_ktime():将纳秒值转换为ktime_t注意:ktime_get()返回的是CLOCK_MONOTONIC时间(从系统启动开始计算,不包括休眠时间),这使它非常适合测量时间间隔。 示例代码(测量代码执行时间):```c#include<linux/ktime.h> voidexample_function(void){ktime_t start, end;s64delta_ns;start= ktime_get(); //记录开始时间//要测量的代码end= ktime_get();//记录结束时间delta_ns= ktime_to_ns(ktime_sub(end,start));//计算纳秒级时间差printk(KERN_INFO "Execution time: %lld ns\n",delta_ns);} ```另外,引用中还提到ktime_t与其他时间结构的转换(如timespec),这些转换函数在需要兼容传统时间表示时很有用。总结:ktime_t是Linux内核中用于高精度时间管理的基本数据类型,通过配套的函数可以方便地进行时间获取、计算和转换[^1][^3][^4]。</think>### Linux内核中的`ktime_t`数据类型 `ktime_t`是Linux内核中用于表示**高精度时间值**的核心数据类型,其定义为64位有符号整数(`s64`),**以纳秒为单位**存储时间值[^1][^3]。该数据类型在内核时间管理子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 #### 主要用途 1. **时间间隔测量** 精确计算函数/代码段的执行耗时(如性能分析、超时检测): ```c ktime_t start = ktime_get(); // 执行待测代码 ktime_t duration = ktime_sub(ktime_get(), start); // 计算时间差 ``` 2. **时间戳记录** 记录事件发生的精确时间点(如中断触发、数据包到达时间戳)[^3]。 3. **时间运算** 支持时间加减、比较等操作(通过`ktime_add()`/`ktime_compare()`等函数)[^4]。 4. **休眠时间管理** 实现高精度延时(如`nsleep()`系统调用底层实现)[^3]。 #### 关键特性 - **时间基准**:默认使用`CLOCK_MONOTONIC`时间源(系统启动后单调递增,**不计入休眠时间**)[^1][^3]。 - **高精度**:纳秒级分辨率(1秒 = 1,000,000,000 纳秒)。 - **类型安全**:通过专用函数操作,避免直接整数运算错误。 #### 常用API及示例 | 函数 | 作用 | 示例 | |--------------------------|---------------------------------------|----------------------------------------| | `ktime_get()` | 获取当前时间 | `ktime_t now = ktime_get();` | | `ktime_sub(a, b)` | 计算时间差 (a-b) | `ktime_t diff = ktime_sub(end, start);`| | `ktime_to_ns(kt)` | 转为纳秒整数值 | `s64 ns = ktime_to_ns(duration);` | | `ns_to_ktime(ns)` | 纳秒值转`ktime_t` | `ktime_t kt = ns_to_ktime(1000000);` | | `ktime_to_timespec(kt)` | 转换为传统`timespec`结构体 | `struct timespec ts = ktime_to_timespec(kt);`[^4]| #### 典型使用场景 ```c // 测量函数耗时 ktime_t measure_time(void) { ktime_t start = ktime_get(); critical_function(); // 关键函数调用 return ktime_sub(ktime_get(), start); } // 输出耗时(纳秒) s64 ns_duration = ktime_to_ns(measure_time()); printk("Function took %lld ns\n", ns_duration); ``` > **注意**:`ktime_get()`返回的是**系统启动后的活跃时间**(扣除休眠时间),适用于需要排除系统休眠影响的场景[^1][^3]。若需包含休眠的挂钟时间,应使用`ktime_get_rea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