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存器和自旋锁(Latch&Spinlock)----Latch类型及模式

本文深入解析 SQL Server 中的 Latch 类型、模式及等待机制,包括服务缓冲池的 BUFLatch、Non-BUF 类型、Latch 模式(NL、KP、SH、UP、EX、DT)以及 Latch 的兼容性、等待原理等关键信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Latch类型

Latch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内存里的数据。有数百种被不同类型的Latch,其中大部分你不大可能会遇到,然而Latch等待偶尔会显示在sys.dm_os_wait_stats中。SQL Server中,Latch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服务缓冲池的被称为BUF Latch(如sys.dm_os_wait_stats里面的PAGELATCH或PAGEIOLATCH,sys.dm_os_latch_stats中的Buffer Latch类);另一类是Non-BUF。通过SELECT * FROM sys.dm_os_latch_stats你可以看到超过150种Latch类型,其中BUFFER类型的最多。如果你查看sys.dm_os_wait_stats的内容,你会看到LATCH_, PAGELATCH_ 和PAGEIOLATCH_打头的Latch,其中LATCH_打头的等待都是用于Non-BUF类型,PAGELATCH_打头的Latch应用于各种页,PAGEIOLATCH_打头的Latch用于数据从磁盘移到RAM。

Latch模式

Latch模式锁模式简单,前者更少,并且兼容性也直接得多。从下面的查询结果中可以看到,有6中Latch模式:NL, KP, SH, UP, EX, DT。

NL:内置的Null Latch,不需要考虑它。它基本上表示没有Latch在使用,所以它甚至没有记录在正常条件下。

KP:Keep Latch,用于表明需要一个特定的页来完成某事,不应该被破坏掉。

SH:Shared Latch,从页读取数据时需要它。

UP:Update Latch,表明一个页正在被更新,但不是页里面的表数据。与T-SQL中的UPDATE(需要EX Latch)没有关系。

EX:Exclusive Latch,表明数据正在被改变或添加。两个EX Latch不能同时保留在用一个页上。

DT:Destroy Latch,表明页正在从内存中移除。当页的记录被移除时,被删除的页会从Lazy Writer进程中获得一个DT Latch。记住,这未必意味着数据被删除,它可以简单地从Buffer Cache中移除,数据副本仍然驻留在磁盘。然而,从Buffer Cache中移除一个页要走多个步骤,因为SQL Server引擎维护一个哈希表,哈希表罗列当前哪些页在内存里,否则,它就不知道页的内存地址。如果页上有其他Latch,那么就不能有DT Latch,这使得KP Latch更加重要,当需要一个页,但尚未读写时,就要用KP Latch来阻止获得DT Latch。

Latch兼容性

授予顺序

在任何系统中,随着处理器线程数量的增长,大量的请求会排队等待一个特定的页。对于一个没有Latch的页,第一个想要获得Latch的进程会被授予一个Latch,这个不难理解,但当更多的进程开始出现时,行为就有点不同了。KP Latch会完全跳过队列,除非页上有一个DT Latch,KP Latch会往前跳并保持活动的状态。其他的Latch会等待,加入到队列中。当当前的Latch释放了,队列中的第一个Latch会被授予,但这里会有特殊情况发生,队列中和第一个Latch兼容的任何其他Latch会被允许,即使在它前面有不兼容的锁。通过这种方式,队列中的下一个Latch类型总会被授予,但对于其他Latch,在关门的同时也有机会跳进来。

Latch等待

Latch等待是指Latch请求不能被立即授予,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该Latch已经被访问,另一个是与下一个有冲突。仅仅写入Latch模式(UP、EX、DT)提供阻塞任务信息。单任务等待期间,阻塞信息有可能改变。一个任务也可能阻塞它自身,这是由于数据访问的异步性质。

SUPERLATCHES/SUBLATCHES

 经常使用索引的根页常被Latch,每次在索引上执行寻找(seek)时,都必须读取根页以便为找到包含剩余数据的页的路径。SuperLatch通过把单Latch放进一个Sublatch阵列中,一个SubLatch对应一个CPU内核的方式,来提升有32个或更多个逻辑处理器的系统性能。http://blogs.msdn.com/b/psssql/archive/2009/01/28/hot-it-works-sql-server-superlatch-ing-sub-latches.aspx上面有一些有用的关系图来显示这种状况。图7-17显示的正常的Latch情况,而图7-18显示的是SuperLatch和SubLatch的情况。当一个处理器需要EX Latch的时候就会出问题,因为要做到这一点,SuperLatch必须协调所有的SubLatch,来确保它们都能在合适的时间转换成EX Latch。这比获取一个正常的EX Latch更耗资源,所以,如果经常发生并到一定程度,那么SuperLatch就会降级为一个普通的Latch。SuperLatch对于几乎总是只读的页是有利的。

<think>我们正在讨论锁存器Latch触发器(Flip-flop)的区别。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 **触发方式不同**: - **锁存器Latch)**:对脉冲电平敏感,即当使能信号(如时钟信号)为高电平或低电平时,输入的变化会直接导致输出的变化。它是一种电平触发的存储单元。 - **触发器(Flip-flop)**:对脉冲边沿敏感,即只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时刻,输入的变化才会被捕获并改变输出。它是一种边沿触发的存储单元。 2. **电路结构**: - 锁存器由门电路(如与非门、或非门)构成。 - 触发器由锁存器构成,通常由两个锁存器级联而成(主从结构),以实现边沿触发。 3. **资源消耗**: - 锁存器完成相同功能所需的门电路较少,因此在ASIC中应用较多。但在FPGA中,由于底层结构是查找表(LUT)触发器,锁存器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时序问题。 4. **抗干扰能力**: - 触发器只在时钟边沿采样,因此对毛刺干扰的抵抗能力更强。而锁存器在使能信号有效期间,输入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输出,因此更容易受到干扰。 5. **应用场景**: - 锁存器常用于缓存、解决控制器与外设的速度匹配问题。 - 触发器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础,常用于寄存器、计数器等需要稳定存储的场合。 6. **Verilog建模**: - 在Verilog中,锁存器通常是由于在组合逻辑中条件分支不完整(如if语句缺少else)而无意中生成的,称为“锁存器推断”(latch inference)。而触发器通常通过使用时钟边沿触发(如`always @(posedge clk)`)来显式描述。 **总结表格**: | 特性 | 锁存器Latch) | 触发器(Flip-flop) | |--------------|-------------------------------|------------------------------| | **触发方式** | 电平触发(高/低电平有效) | 边沿触发(上升沿/下降沿) | | **电路结构** | 门电路构成 | 锁存器级联构成(主从结构) | | **资源消耗** | 较少(ASIC中常用) | 较多(FPGA中常用) | | **抗干扰性** | 较差(使能期间输入变化影响输出)| 较好(只在边沿采样) | | **Verilog** | 易无意生成(组合逻辑不完整) | 显式描述(时序逻辑) | **注意**:在FPGA设计中,通常推荐使用触发器而非锁存器,因为锁存器可能导致时序难以收敛,并且FPGA的底层资源(如切片中的触发器)更适合边沿触发设计[^3]。 §§相关问题§§ 1. 在FPGA设计中如何避免意外生成锁存器? 2. 主从触发器是如何实现边沿触发的? 3. 为什么ASIC设计中锁存器比触发器更常用? 4. 锁存器触发器在静态时序分析(STA)中有何不同考量? [^1]: 锁存器Latch触发器Flip-flop有何区别 [^2]: 锁存器latch触发器(flip-flop)的概念与区别 [^3]: Verilog时序逻辑硬件建模设计(一)锁存器D-latch触发器Flip-Flop</think>锁存器Latch触发器(Flip-flop)是数字电路中的两种基本时序元件,主要区别如下: ### 核心区别总结 | **特性** | **锁存器 (Latch)** | **触发器 (Flip-flop)** | |------------------|-----------------------------|-----------------------------| | **触发方式** | 电平敏感(高/低电平有效) | 边沿敏感(上升沿/下降沿有效) | | **存储机制** | 透明传输(使能时输出随输入变)| 时钟边沿冻结输入值 | | **电路结构** | 简单(门电路构成) | 复杂(由锁存器级联构成) | | **抗干扰性** | 弱(使能期间易受毛刺影响) | 强(仅边沿采样) | | **资源消耗** | 少(ASIC常用) | 多(FPGA首选) | ### 详细分析 1. **触发原理差异** - **锁存器**:当使能信号(如CLK)为**有效电平**(高/低)时,输出$Q$**实时跟随**输入$D$变化(透明特性)。例如SR锁存器: $$Q = S + \overline{R} \cdot Q_{prev} \quad (\text{当使能有效})$$ - **触发器**:仅在时钟**边沿瞬间**(如CLK上升沿)采样输入$D$,其他时间输出保持稳定。D触发器行为: $$Q_{n+1} = D \quad (\text{仅当CLK↑到来})$$ 2. **电路实现差异** - 锁存器直接由**门电路**构建(如2个NOR门构成SR锁存器)[^1] - 触发器由**两个锁存器级联**实现(主从结构),例如D触发器: ```verilog // 主从D触发器结构 master_latch D_latch(.D(D), .en(~CLK), .Q(master_Q)); slave_latch D_latch(.D(master_Q), .en(CLK), .Q(Q)); ``` 3. **时序行为对比** | **场景** | **锁存器行为** | **触发器行为** | |---------------|-----------------------------|-----------------------------| | 使能/时钟有效 | 输出实时响应输入变化 | 输出保持不变 | | 使能/时钟无效 | 保持最后状态 | 可采样新输入(边沿触发) | | 输入信号毛刺 | 可能被捕获(时序风险高) | 边沿外被屏蔽(抗干扰强) | 4. **设计应用差异** - **锁存器适用场景**: - 异步接口缓存(如CPU与外设速度匹配)[^2] - ASIC低功耗设计(门数少,面积小) - **触发器适用场景**: - 同步时序逻辑(寄存器、计数器) - FPGA设计(避免时序违例)[^3] - 高性能电路(严格时钟控制) > ⚠️ **FPGA设计注意**:在HDL代码中,不完整的条件语句(如缺少else的if)会综合出锁存器,可能导致时序问题。推荐使用触发器实现同步设计。 ### 物理特性对比 | **参数** | 锁存器 | 触发器 | |---------------|------------------------|------------------------| | 传播延迟 | 短(单级门延迟) | 较长(两级锁存器) | | 时钟偏移敏感度 | 高(电平持续时间需稳定)| 低(仅边沿关键) | | 功耗 | 较低 | 较高(更多晶体管)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