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Construct Binary Tree from Inorder and Postorder Traversal

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给定的中序和后序遍历来构造二叉树。首先描述了问题背景,然后详细阐述了解题思路,并提供了具体的源代码实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问题描述:

给定树的中序和后序遍历,构建二叉树。

解题思路:

可以先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
inorder:74258136       postorder:74852631

根据后序遍历的特性,postorder中的最后一个数字肯定是整棵树的根。然后在中序遍历中找到根所在的位置,左边就是根的左子树的中序遍历,右边就是根的右子树的中序遍

历。根据根的左右子树的中序遍历的序列长度,可以确定在postorder中哪一段是根的左子树的后序遍历,哪一段是根的右子树的后序遍历。

由此,我们可以递归的调用buildTree函数,然而在编程的时候我遇到了一点问题:

首先是我采用4个vector去储存左右子树的中后序遍历,然后编译器报告了错误:std::bad_alloc  也就是说无法分配所请求的空间。这个方法的空间复杂度太高了,所以不能采用

4个vector去储存左右子树的中后序遍历。所以写了一个辅助函数,多加了4个参数,用来记录中后序序列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源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helpbuildTree(vector<int>& inorder,int bgn0,int end0,vector<int>& postorder,int bgn1,int end1)
    {
        if(bgn0>end0||bgn1>end1) return NULL;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postorder[end1]);
        int i;
        for(i=bgn0;i<=end0;i++)
        {
            if(postorder[end1]==inorder[i]) break;
        }
        root->left=helpbuildTree(inorder,bgn0,i-1,postorder,bgn1,bgn1+i-1-bgn0);
        root->right=helpbuildTree(inorder,i+1,end0,postorder,bgn1+i-bgn0,end1-1);
        return root;
    }
    TreeNode* buildTree(vector<int>& inorder, vector<int>& postorder) {
        if(inorder.empty()||postorder.empty()) return NULL;
        return helpbuildTree(inorder,0,inorder.size()-1,postorder,0,postorder.size()-1);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