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VA:基于无线信号的双因素语音认证技术解析
在当今物联网(IoT)快速发展的时代,语音交互已成为智能设备与用户之间的重要交互方式。然而,语音指令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语音欺骗攻击可能会导致设备被恶意控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SVA(Wireless Signal Based Two Factor Authentication)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结合语音样本和信道状态信息(CSI)数据,实现了对语音指令的双因素认证,有效提高了语音交互的安全性。
原理背景
WSV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CSI数据反映的环境多径信号干扰特性,结合人类说话时嘴巴运动引起的多径传播变化,生成独特的CSI时间序列模式。当人类发出语音指令时,嘴巴的运动会导致CSI值发生明显波动;而在语音欺骗攻击中,攻击者注入语音指令但没有相应的嘴巴运动,CSI数据不会出现对应的变化。因此,通过检查语音样本和CSI数据波动的一致性,WSVA可以检测出语音欺骗攻击。
嘴巴运动分类
考虑到Wi-Fi信号难以准确捕捉微小的人类嘴巴运动,WSVA通过分析国际音标,将嘴巴运动分为四类:张大嘴巴(Hiant)、咧嘴(Grin)、圆唇(Round)和撅嘴(Pout)。除了少数嘴巴运动不明显的音节外,大多数音标音节都可以归为这四类之一。不同类型的嘴巴运动对应着不同的语音音节和CSI特征,如下表所示:
| 嘴巴运动 | 音节 | 示例单词 |
| — | — | — |
| 张大嘴巴(Hiant) | /a:/ /æ/ /ai/ | bar, cat |
| 咧嘴(Grin) | /e/ /ei/ | A, base |
| 圆唇(Round) | /c/ /c:/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