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 AI 大模型应用企业落地建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盲目追求先进技术而忽视实际业务需求,导致 AI 系统过度复杂、成本高昂且可靠性差。在 AI 智能体热潮中,许多团队迷失了方向,不清楚何时该用简单的 LLM,何时需要 RAG,以及什么场景才真正需要 AI 智能体。
本文以简历筛选这一典型应用场景为例,**系统阐述了 AI 大模型应用架构演进的四个核心阶段:从最基础的纯 LLM 架构,到增强检索能力的 RAG 系统,再到具备工具调用能力的 AI 工作流,最终发展为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 AI 智能体。**每个架构层级都有其适用场景和技术边界:简单的分类任务可能只需要基础的提示词工程,而复杂的端到端业务流程才需要 AI 智能体的自主规划能力。在追求功能丰富性的同时,必须优先考虑企业落地 AI 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下文详细剖析之。
AI 大模型应用架构演进
1、AI 智能体架构不是万能的
AI 智能体现在是个热门话题,但在企业落地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业务系统都需要使用 AI 智能体。
虽然 AI 智能体承诺了自主性和决策能力,但更简单且节省成本的解决方案能更好地服务于许多实际用例。关键在于为手头的业务场景如何选择合适的架构。
我和团队有幸参与了各种复杂度的 LLM 项目,从简单的提示词工程到链式思考推理,从基于 RAG 的架构到复杂的工作流和自主 AI 智能体。
AI 大模型应用落地虽然发展了2年多,但是仍是一个新兴领域,MCP/A2A/AG-UI/Context Engineering 术语仍在不断发展。不同概念之间的界限仍在定义中,分类也还在变动。随着该领域的进步,新的框架和实践不断涌现,以构建更可靠的 AI 大模型应用系统。
为了演示这些不同的 AI 系统架构,我们将介绍一个企业落地常见场景:简历筛选应用,来剖析这些 AI 系统架构的的区别和联系。
2、纯 LLM 架构设计
纯 LLM 架构设计本质上是对互联网的有损压缩,是其训练数据中知识的一个快照。它涉及在这些存储知识的任务上表现出色:总结小说、撰写关于全球变暖的文章、向5岁小孩解释狭义相对论,或者创作俳句。
然而,如果没有额外的能力,LLM 无法提供实时信息,比如:北京的当前温度。这正是纯 LLM 与 Qwen-3 等对话式应用的区别,后者通过实时搜索和额外工具增强了其核心 LLM 的能力。
不过,并非所有的增强都需要外部上下文。通过提示词技术,包括上下文学习和少样本学习,可以帮助 LLM 解决特定问题,而无需检索上下文。
应用案例:
要检查简历是否符合职位描述,可以利用具有单个示例的提示词技术和上下文学习技术,就能让 LLM 根据职位描述对简历进行「通过/不通过」的二分类判断。
3、RAG 架构设计
检索方法通过为 LLM 提供相关的上下文信息,增强了其能力,使输出结果更具时效性、精确性和实用性。这项技术让 LLM 能够访问并处理内部数据。这些上下文信息使 LLM 能够提取信息、生成摘要并作出回应。RAG 还能通过实时数据检索来获取最新信息。
应用案例:
在简历筛选场景中,通过检索公司的内部数据(比如:工程操作手册、招聘政策及历史简历资料)来丰富上下文信息,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分类判断。
检索过程通常需要借助向量化工具、向量数据库和语义搜索等技术来实现。
4、工具调用(Tool Use)和 AI 工作流(AI Workflow) 架构设计
LLM 能够通过定义明确的路径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这类系统最适合处理结构清晰、标准统一的任务。
通过使用工具调用(Tool use)可以实现工作流自动化。通过 Function Calling 和 MCP 技术对接各类 API(包括:计算器、日历、邮件服务或搜索引擎等),LLM 可以利用可靠的外部工具,而非依赖其存在非确定性的原生能力。
应用案例**:**
这个 AI 工作流可以连接招聘门户获取简历和职位描述 → 根据经验、学历和技能评估投递简历者的资质 → 发送相应的邮件回复(拒信或面试邀请)。
要实现这个简历筛选工作流,LLM 需要访问数据库、邮件 API 和日历 API,并按照预设步骤以编程方式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5、AI 智能体架构设计
AI 智能体是能够自主推理和做决策的系统。它们可以把任务拆分成多个步骤,根据需求调用外部工具,评估执行结果,并自主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比如:存储结果、请求人工干预或继续执行下一步)。
这代表了在工具调用和 AI 工作流之上的更高一级抽象,实现了规划和决策的自动化。
与 AI 工作流不同,后者需要明确的用户触发器(比如:点击按钮)并且必须遵循预设的路径,AI 智能体可以自主启动工作流,并动态决定各个环节的执行顺序和组合方式。
应用案例:
AI 智能体可以管理整个招聘流程,包括:解析简历、通过聊天或邮件协调面试时间、安排面试会议,以及处理日程变更等。
要完成这样综合性的任务,LLM 需要具备访问数据库、邮件和日历 API,以及聊天和通知系统的权限。
6、AI 大模型应用架构设计总结
第一、并非所有 AI 大模型应用系统都需要 AI 智能体架构
应从简单、可组合的模式入手,按需逐步增加复杂度。在某些场景下,仅通过检索功能就能满足需求。以简历筛选为例,当筛选标准和后续操作都很明确时,基础的工作流就能胜任。只有在需要更大的自主性以减少人工干预时,才应考虑采用 AI 智能体方案。
第二、注重可靠性,而非功能的丰富性
LLM 的非确定性特质使得构建可靠的系统颇具挑战。虽然快速验证概念(proofs of concept)可行,但在将其扩展到生产环境时往往会暴露各种问题。建议从沙盒环境起步,实施统一的测试方法,并通过防护机制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最后
为什么要学AI大模型
当下,⼈⼯智能市场迎来了爆发期,并逐渐进⼊以⼈⼯通⽤智能(AGI)为主导的新时代。企业纷纷官宣“ AI+ ”战略,为新兴技术⼈才创造丰富的就业机会,⼈才缺⼝将达 400 万!
DeepSeek问世以来,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术爆发式增长,让很多岗位重新成了炙手可热的新星,岗位薪资远超很多后端岗位,在程序员中稳居前列。
与此同时AI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飞速发展,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风口,企业非常需要了解AI、懂AI、会用AI的员工,纷纷开出高薪招聘AI大模型相关岗位。
最近很多程序员朋友都已经学习或者准备学习 AI 大模型,后台也经常会有小伙伴咨询学习路线和学习资料,我特别拜托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鲁为民老师给大家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涵盖了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 全系列的学习资料,这些学习资料不仅深入浅出,而且非常实用,让大家系统而高效地掌握AI大模型的各个知识点。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优快云,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优快云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

AI大模型系统学习路线
在面对AI大模型开发领域的复杂与深入,精准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一份系统的技术路线图,不仅能够帮助开发者清晰地了解从入门到精通所需掌握的知识点,还能提供一条高效、有序的学习路径。
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理论知识缺乏、资源和工具的限制、模型理解和调试的复杂性,在这基础上,找到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不浪费时间、不走弯路,又是重中之重。
AI大模型入门到实战的视频教程+项目包
看视频学习是一种高效、直观、灵活且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过程,能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和理解力,是现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敲,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海量AI大模型必读的经典书籍(PDF)
阅读AI大模型经典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提高技术水平,开拓视野,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对于想要深入学习AI大模型开发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书籍是非常有必要的。
600+AI大模型报告(实时更新)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AI大模型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我们学习AI大模型必然是想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都是总结当前最新、最热、最高频的面试题,并且每道题都有详细的答案,面试前刷完这套面试题资料,小小offer,不在话下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优快云,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优快云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