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峰
- 模型到达顶峰之后,就没有再次提升的必要了吗?当然不是,这种其实只是局部最优。别忘了,在最初提到的智能体学习时,针对不同的领域,所对应的模型是不一样的。就如:学习英语、学习数学,这两个通用的例子,二者的方法不一样,输入不一样,因而建立的模型是不一样的。训练也是不一样的模型。
局部最优 & 全局最优
- 其实所谓的顶峰,在全局来看,就是局部最优。人类,基于现有的人体硬件,做不到人智能体的全局最优。每个领域都是一座顶峰,99%的连局部最优都无法做到,更不要说全局最优。例子:数学家的建立的数学知识模型,并不定秒杀基础数学题目(高考数学题目【即输入】)。
- 有了局部最优,就打通了一条道路方法论,就可以模拟这条道路方法论,去训练其他领域的顶峰模型。
- 顶峰模型,若是基础规则改动,又得再次训练优化。
全局最优
- 人不能做到全局最优(不借助外力);
- 智能体通过不断地叠加可以做到全局最优,建立起世界模型【加以时日】。例子:医学模型、语言模型、图像识别模型、交通模型、天气模型等等。
- Question:听音辨识动物。数字信息是否使动物的声音种类的信息已经失真。
- 通过无数个全局最优模型,从而建立全世界的大模型。
- 全世界大模型之后就无了吗? 还有宇宙大模型…(基础自然科学定律还未突破)
模型关联
- Question:不同顶峰模型之间怎么关联,将一些共性的算法能力,借用。
- 局部最优模型共性:训练模型的输入输出信息肯定是不一样的。唯一的共性就是学习过程,这种能力的借用。体现在智能体上面就是算法模型本身结构的设计。模型结构,就是体现了学习过程的思路与其他顶峰的经验。
预测
- 基于已有的世界信息,可以逐步建立起地球的世界模型;
- 未知领域,仍然还是要由人类主导探索开发新的知识领域,可以借助已形成世界模型的局部最优性,从而加速新领域的世界模型开发。
- 已有的局部最优世界模型,与新的模型之间相互促进,不断作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