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型模式也肝完啦!!下面进入新的章节行为型模式
硬肝系列目录
创建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
到目前为止、23种设计模式的创建型模式 and 结构型模式都已经给大家肝完了,现在我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章节!!!
兄弟萌这篇有点水,最近忙着找工作,主要引用了一下菜鸟教程的例子,它这个就写的很好
什么是责任链模式?为什么要有责任链模式?
相信大家都有找老师请假的经历吧,回想当年我是先要去找班长签名,班长再去找班主任签名,班主任最后再去找年级主任签名才能请下来假,在代码中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使用if else来判断的吧但是你们想想如果我们在编写代码的时候使用if else,如果再来个中间商,我是不是得改代码啊,还有就是班主任请假了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还得改代码,去找另一个老师批假啊,这不符合我们的开闭原则,所以就诞生了我们的责任链模式,将我们的发送者与接收者解耦,不应该将他们放在一个类中,而是将责任链中的对象单独拿出来
责任链模式的优点:
降低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耦合度、可以灵活调整链中成员的次序,允许动态增删责任、新加入成员可以方便的插入责任链中
缺点:代码调试不方便、不了解运行时内部细节不易排bug
推荐阅读:https://www.runoob.com/design-pattern/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html
完成:TO: 2021/3/25 16:55
本文介绍了设计模式中的责任链模式,通过请假流程举例,解释了如何使用该模式降低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耦合,允许动态增删处理节点。责任链模式允许在运行时改变处理顺序,但调试不便。推荐阅读链接提供了详细说明。
36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