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型模式—中介者模式
硬肝系列目录
创建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
到目前为止、23种设计模式的创建型模式 and 结构型模式都已经给大家肝完了,现在我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章节!!!
什么是中介者模式
这个中介者模式可不是23种设计模式之代理模式我这篇文章所提及到的那个房屋中介,那个是创建型模式,而这个是行为型模式,这个中介者模式主要做的是职责分离,使用一个中介者来作为对象的一个信息转发中心,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有10个人,它们之间相互发消息,最平常的模式是不是定义一个User类,创建10个User对象,然后里面有一个方法,如下图
这样的话就会形成一个网状模样的通讯图,也就是对象与对象之间存在大量关联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不用一个新的类来管理我们的消息发送呢?也就是说我们发送消息是先发到中转站,然后中转站再帮我们转发,我们直接来上完整代码
基础用户类
import lombok.Data;
@Data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省略其它属性
public Us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sendMsg(String msg,User user){
//调用中介转发消息方法
TransMsg.transMag(msg,this,user);
}
}
中介者类:
public class TransMsg {
//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transMag(String msg,User fromUser,User toUser){
System.out.println(fromUser.getName() + "send msg: " + msg + " to: " + toUser.get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transMag(String msg,User fromUser){
System.out.println(fromUser.getName() + " send msg: " + msg);
}
}
main方法测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三个用户
User Curry = new User("Curry");
User James = new User("James");
User Rose = new User("Rose");
//发送消息
Curry.sendMsg("i'm curry",James);
James.sendMsg("i'm James",Rose);
Rose.sendMsg("i'm Rose",Curry);
}
执行结果: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通过中介者模式作为中转站,来对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简化了,我上面举得例子可能有些简单了,有些同学可能还是一头雾水的
什么时候使用中介者模式呢?当我们多个类中有多个行为一致时,可以使用中间类来对它们进行封装,降低类的复杂度,提升类的可复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