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幅所限,本文只提供部分资料内容,完整资料请看下面链接
https://download.youkuaiyun.com/download/AI_data_cloud/89553528
资料解读:智慧方案沿江高速智慧化建设的探索(53页PPT)
详细资料请看本解读文章的最后内容
沿江高速改扩建方案简介
沿江高速概况
沿江高速起于上海,终于太仓北枢纽,全长约134.865公里。其断面形式分为四车道和六车道,四车道断面宽度为28米,六车道断面宽度为35米。主要节点包括董浜枢纽、太仓北枢纽等。
交通量现状
2021年1月至4月,沿江高速的交通量显示,节假日车流量变化显著,尤其是南京方向和上海方向的车流量在节假日前后期有明显波动。客车流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有显著变化,早高峰时段(8-10时)和晚高峰时段(16-18时)客车占比最高。
改扩建方案
沿江高速改扩建方案包括移位新建2处互通式立交(常熟北互通、长寿互通),新增5处互通式立交(支塘互通、大义互通等)。全线原位扩建新桥、芙蓉共2处服务区,利用沙溪服务区1处。扩建后的太仓北至董浜路段为双向十车道,路面宽度为53.5米。
沿江高速智慧化建设的需求
事故及流量规律
沿江高速2020年总事故数量为2097起,分流点和合流点分别占比19.12%和21.41%。节假日车流量变化显著,南京方向和上海方向的车流量在节假日前后期有明显波动。
互通及枢纽节点多
沿江高速主线范围内有7处枢纽,17处互通,3处服务区,共27处节点,平均每4.995公里就有一个节点。互通、枢纽节点数量多,间距短,节点车辆转换无序,交通事故频发,给管理带来困难。
信息化手段落后
目前沿江高速的信息化手段较为落后,信息采集覆盖面不全,车与路没有很好的协同,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异常事件以人工巡检为主,缺乏有效预警,缺少多维度的数据。
工可审查意见及十车道特殊要求
交通部已将智慧高速的建设要求列入工可初审意见。扩建后的十车道需要更高等级的交通安全及效率保障,需要更高效率的运营管理,需要更人性化的交通服务。
车路协同的发展趋势
国家政策大力推动智慧交通和车路协同的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江苏省智慧高速建设技术指南》等文件明确了智慧交通的发展目标和框架。
沿江高速智慧化建设的方案探讨
全域信息感知
沿江高速江苏段全长104公里,通过感知设备和通讯设备能够实时获取本高速以及相邻高速的信息。全域信息感知为道路管控、事件检测和车路协同三大功能提供信息输入。
道路动态管控
道路动态管控包括车道动态管控和枢纽节点动态管控。车道动态管控能实现交通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分配,降低延误、提高通行能力。枢纽节点动态管控通过对主线车流的实时感知,智能调控匝道信号灯,减少无序交织带来的拥堵和安全隐患。
异常事件的全天候预警
异常事件检测包括货物遗撒、路障检测、压线检测等。通过雷达视频一体机采集道路视频图像,进行数据深度融合与目标分类,输出交通流实时数据,判断路段是否有事件发生及事件严重程度。
车路协同
车路协同通过先进的车、路感知设备以及I2X和V2X的信息交互对交通环境进行实时高精度感知。车路协同服务体系涵盖交通检测和数据采集模块、车载计算模块、实时通信与自组网、车载显示模块等。
自动驾驶专用道设计
自动驾驶专用道服务于带通信功能的自动驾驶车辆和带App或OBU的普通车辆。专用道内车辆间的车头间距将会缩短,单车道的通行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专用道预期成效包括提升交通安全性、提升交通通行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和减少空气污染。
结语
沿江高速智慧化建设方案通过全域信息感知、道路动态管控、异常事件的全天候预警和车路协同等手段,全面提升高速公路的安全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方案结合国家政策和地方实际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接下来请您阅读下面的详细资料吧




26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