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取证:影响与挑战
1. 无人机取证相关背景与反取证技术
在涉及无人机设备的数据获取方面,存在一定的法律程序。例如,相关命令需由法庭法官签署,法官要确保调查人员已尽一切努力从设备获取数据。不遵守相关命令虽可能威慑嫌疑人透露信息,但也可能成为减轻嫌疑人刑罚的因素。若整个检方案件依赖“锁定”设备的内容,嫌疑人可能选择服刑两年,而非透露设备内容以避免更长刑期。
关于无人机设备的反取证技术,分析人员认为,除非制造商默认安装,普通用户不太可能实施反取证技术。像对无人机设备上所有数据进行加密,会使调查团队无法提取和分析数据。不过,调查无人机设备时,很多数据是从控制设备的移动应用程序中提取的,例如飞行路径就存储在其中。在安卓设备上,用户可以下载一个调度程序,在指定时间清除应用程序的数据。用户可以安装此类应用程序,并设置在“x”天未打开无人机应用时删除所有数据,这可算作一种反取证技术,但通常只有技术熟练的高级用户才会操作,因为用户首先要意识到数据的存在才能进行隐藏或删除。
2. 实验工作
为了展示无人机数据如何支持或反驳犯罪指控,进行了多项实验,选取了走私违禁品和间谍活动这两种主要的无人机犯罪场景。
- 走私违禁品实验
- 飞行日志提供了电池和电机数据的变化信息。其中,搭载146克有效载荷的飞行对数据的影响最为显著。这是因为该有效载荷接近DJI Spark无人机自身重量的一半,为了携带额外重量飞行,无人机电机需要消耗更多功率。原本预计该有效载荷过重,无人机会无法起飞,但实际并非如此。从电机速度数据可以看出,无人机通过电机平衡额外重量以获得高度。部分数据,如“电机电压输出”,在无有效载荷飞行、18克和10克有效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