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吸附器分析方法详解
1. 引言
在表征吸附系统的吸附和扩散特性时,时间滞后法、扩散池法和色谱法是常用的有效手段。不过,这些方法在扩展应用到多组分系统或非线性等温线等情况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里将介绍一种新的方法——间歇吸附器法,它操作简便,能应对吸附系统中各种复杂情况。
间歇吸附器的制备方式有多种:
- 方式一:将一定量的固体样品置于封闭容器中,再引入一定量的吸附质,并用搅拌装置搅拌容器内物质。
- 方式二:把颗粒固定在与搅拌器相连的网篮中,旋转搅拌器,然后向容器中引入吸附质。
- 方式三:将一定量的固体填充到与闭环相连的小柱中,向闭环中引入吸附质,并使内容物以一定速度循环通过固体床层,确保气体在闭环中的停留时间远小于吸附时间。
在这三种配置中,第三种是首选。因为它便于将固体填充到小柱中,还能调节气体通过柱子的循环速率,有效移除吸附过程释放的热量,维持系统的等温性。这三种配置都需要监测气相中吸附质的浓度,可通过热导检测器(TCD)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 - IR)等手段实现连续监测。
2. 质量平衡方程的一般表述
间歇吸附器的质量平衡方程比色谱法的要简单,主要涉及容器和颗粒内的平衡方程。
颗粒内的质量平衡方程取决于颗粒内部的扩散和吸附机制。这里将介绍几种简单的扩散和吸附模型,这些模型有解析解,可用于参数确定。对于其他复杂模型,也可用于间歇吸附器法,但参数确定需通过数值方法。
容器内的质量平衡方程(假设完全混合)为:
[V\frac{dC_b}{dt} = -A\cdot J_{R}]
其中,(V)是容器体积,(C_b)是容器中吸附质的浓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