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基础知识
本征半导体
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称为半导体。
半导体--硅(Si)、锗(Ge),均为四价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本征半导体是纯净的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下图展示本征半导体的结构
自由电子与空穴相碰同时消失,称为复合。
一定温度下,自由电子与空穴对的浓度一定;温度升高, 热运动加剧,挣脱共价键的电子增多,自由电子与空穴对的浓度加大。
运载电荷的粒子称为载流子。
外加电场时,带负电的自由 电子和带正电的空穴均参与导电, 且运动方向相反。由于载流子数目很少,故导电性很差。
温度升高,热运动加剧, 载流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
热力学温度0K时不导电。
杂质半导体主要靠多数载流子导电。掺入杂质越多,多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实现导电性可控
N型半导体(+5价,如P)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而空穴为少数载流子(少子)。
P型半导体(+3价,如B)主要靠空穴导电,而自由电子为少子。
物质因浓度差而产生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气体、液体、固体均有之。
扩散运动使靠近接触面P区的空穴浓度降低、靠近接触面N区的自由电子浓度降低,产生内电场。
由于扩散运动使P区与N区的交界面缺少多数载流子,形成内电场,从而阻止扩散运动的进行。内电场使空穴从N区向P区、自由电子从P区向N区运动。
此时,因电场作用所产生的运动称为漂移运动。
由此可看出单向导电性:
正向导通时P接阳极(Positive),N接阴极(Negetive)
当加在PN结上的反向电压超过一定值时,反向饱和电流急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击穿(Breakdown)。发生击穿时所对应的反向电压
称为反向击穿电压。
有雪崩击穿(碰撞电离)和齐纳击穿(场致激发),导致的结果都是载流子剧增。
PN结还有电容效应,为势垒电容。
PN结外加电压变化时,空间电荷区的宽度将发生变化,有电荷的积累和释放的过程,与电容的充放电相同,其等效电容称为势垒电容。
半导体二极管
将PN结封装,引出两个电极,就构成了二极管
二极管的电流与其端电压的关系称为伏安特性。
下面还列出了它的电流方程。
伏安特性受温度影响
可以将这个模型简化——
当二极管在静态基础上有一动态信号作用时,则可将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电阻,称为动态电阻,也就是微变等效电路。(小信号模型)
特别注意:
▪ 小信号模型中的微变电阻与静态工作点Q(即
)有关。
▪ 该模型用于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条件下,且 。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最大整流电流:最大平均值
最大反向工作电压:最大瞬时值
反向电流:即
最高工作频率:因PN结有电容效应
一个好例子
再来一个:
稍稍改一下图,继续一个:
限幅与钳位电路
该例中的电路称为限幅电路
作用: 让信号在预置的电平范围内,有选择地传输信号波形的一部分
应用场合: ① 整形 ② 波形变换 ③ 过压保护
稳压二极管
由一个PN结组成,反向击穿后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端电压基本不变,为稳定电压。
若稳压管的电流太小则不稳压,若稳压管的电流太大则会因功耗过大而损坏,因而稳压管电路中必需有限制稳压管电流的限流电阻!
晶体三极管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晶体管电流的分配关系:
-主要由扩散运动形成
-主要由复合运动形成
-主要由漂移运动形成
先看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
然后是输出特性,下图是晶体管的三个工作区域:饱和区,放大区,截止区
放大状态时,输出回路的电流 iC几乎仅仅决定于输入回路 的电流 iB,即可将输出回路等效为电流 iB 控制的电流源iC 。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重点是交流参数的,直流参数的两个电流
温度对晶体管特性及参数的影响
场效应管
增大,反型层(导电沟道)将变厚变长。 当反型层将两个N区相接时,形成导电沟道。
用场效应管组成放大电路时应使之工作在恒流区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FET分为:
增强型 → N沟道、P沟道
耗尽型 → N沟道、P沟道
速记:N指G,P指B
现在来看它的转移特性
输出特性曲线,有三个工作区域。
对于恒流区,近似为电压
控制的电流源 ,与
基本无关
最后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