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值量子计算:原理、优势与应用
1. 量子计算概述
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力学的新型计算方式,处理的是具有概率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物理世界。量子是物理量中能独立存在的离散小能量,其大小与所代表辐射的频率成正比,是参与相互作用的物理实体的最小度量。
20 世纪 80 年代,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和尤里·马宁(Yuri Manin)提出了量子计算机的设想。当时,经典计算机无法有效模拟量子系统的演化,费曼在 1981 年提出了能进行此类模拟的量子计算机基本模型,指出其有超越传统计算机的潜力。
1994 年,彼得·肖尔(Peter Shor)开发了肖尔算法,使量子计算机能比传统计算机上的最佳经典算法更快地分解大整数。传统算法分解 300 位数字可能需要数百万年,而量子计算机在数小时内就能完成,这一算法理论上有破解当今许多密码系统的潜力,引发了人们对量子计算及其应用的兴趣。1996 年,洛夫·格罗弗(Lov Grover)开发了量子数据库搜索技术,使广泛问题的解决速度提高了四倍。1998 年,使用 2 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解决了第一批量子算法,如格罗弗算法。2017 年,IBM 推出了第一台商业可行的量子计算机。
2. 量子计算的特性
量子计算机基于量子比特(qubit),与经典计算机的比特不同,量子比特具有独特的性质,主要包括叠加、纠缠和干涉。
2.1 量子叠加
叠加是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之一。在经典物理中,一个表示音调的波可看作是多个不同频率波的叠加;在量子物理中,处于叠加态的量子态可视为不同量子态的线性组合,这种叠加态会产生一个合法的新量子态。
例如,电子具有自旋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7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