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39)
- 收藏
- 关注
原创 读论文“中译中”已成普遍现象,无效的学术黑话正在让学术写作变得越来越难?
术语的运用必须服务于表达清晰度而非制造障碍,理想状态是让同行能准确理解,非专业人士通过适当解释也能把握要义。好的学术写作应该像专业导游,用精准的术语带领读者深入知识殿堂,而不是用晦涩的黑话筑起拒人千里的围墙。在具体写作时,可以尝试"术语分级使用法":核心概念用标准术语,次要概念适当解释,边缘概念尽量用通俗表达。真正的学术功底体现在将复杂问题说清楚的能力,而不是把简单问题说复杂的技巧。你读过哪些无效的学术黑话?
2025-05-20 08:28:08
336
原创 就算C刊再公正,每年的版面也就那么多,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还是版面极端少,C刊版面需要增长3到5倍,才会符合高质量研究者的发表需求
近期两个比较振奋人的消息:一是《天府新论》发布新的投稿声明:鼓励硕博生独作,一稿多投不纳入黑名单;二是《学术交流》发布公告:20天内结束初审。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期刊都是C扩期刊,因为这两个公告对于投稿者来说,打破了以往不能一稿多投、初审周期漫长、硕博独作困难等多项投稿规则,对于投稿者来说是好事,很多人都表示支持升C,但也引起了大家的更深度的思考。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收割一波流量和稿件,然后再吸纳编委发一波特稿以维持地位而已。“等变成c刊了,肯定就是要求导师一作了。基本都是这个套路吧。
2025-05-19 08:32:38
652
原创 网传CSSCI南核期刊论文投稿红黑榜,你认同吗?
高教探索》,月刊,发文量较大,偏好实证研究,对论文规范性要求较高,本刊为教育学为数不多的收费C刊,版面费大概在4000-5000元,编辑比较负责,返修意见较中肯。《广西民族研究》双月刊,民族学类的老牌良心C刊,声誉佳,投稿后2-3个月内回复是否录用,注重论文质量,无学历与院校歧视,无版面费,博士独作可发表。《中国青年研究》,月刊,比较公正的期刊,值得一投,不歧视作者身份,看重文章质量,编辑态度好,审稿效率较高,投稿到见刊周期较短。《党的文献》双月刊,质量为王,难度较大,编辑比较有耐心,不歧视博士作者。
2025-05-15 08:32:32
343
原创 论文发表知识:学术小白进阶,研究生第一课,什么是核心期刊?什么是普刊?核心期刊的发表周期和资质分别是什么?
▲科技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在中国各学科领域中是较重要的、反映了本学科发展水平的科技期刊,涵盖了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的广泛学科。如果要发北核,可提前一年时间准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由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定量遴选,收录了中英文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有“中国的。专注于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的期刊,覆盖了包括考古学、建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工程索引),是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文献检索系统,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期刊文章、会议论文等。
2025-05-14 08:29:59
2250
原创 继《天府新论》后,又一C扩期刊发布重要投稿声明:20天内结束初审!现在期刊也是越来越卷,对作者投稿来说却是好事!
(6)文章(完整信息版)须按本刊选定的规范格式(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2006》为主)完整标明每个作者的单位和部门、城市和邮编,第一作者的出生年份、性别、民族、籍贯和职称、学位、研究方向;(3)文章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不得有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重复发表、拆分发表、虚列参考文献、转引谎标直引、过度引用等不端行为,中国知网总文字复制比不得超过10%。本刊常设以下栏目: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学语言学研究。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注明。
2025-05-14 08:27:48
245
原创 出现“建议修改后再投”评审意见,究竟是退稿托词还是真想让再投啊?
真·机会型(占比约60%),特征:审稿意见非常具体,比如补实验、调整方法、补充数据),而不是泛泛而谈。编辑在邮件中明确说"我们期待您的修改稿",你的论文主题符合期刊范围,只是有些细节需要完善。观望·待定型(占比约10%),常见特征:审稿意见褒贬不一,有人强烈推荐,有人强烈反对;别把编辑想得太复杂,他们也是学者,如果真不想要你的文章,直接拒稿更省事。收到审稿意见,编辑说“修改后可重新投稿”,这到底是委婉拒稿,还是真心给你机会?逐条回复审稿意见:别敷衍,每条都认真回应,能改的改,不能改的说明理由。
2025-05-08 08:30:54
334
原创 “北核≈2区难度,投3区4区反而很容易”,现在发一篇北核这么难了吗?同样工作量投个sci3区可能就在外审中,投北核各种拒...
硕士讲师以上”,部分甚至要求“博士副高”的身份,以及有国家级或省部级基金支持,中稿率的概率才会比较高。最后,国内核心的审稿体系比较严格,普遍要求5%-10%查重率,以及三审三校的审稿制度,导致了审稿战线比较长,部分刊期甚至可能排到一年以后。相比之下,SCI三四区可能会显得“相对好发”,毕竟SCI期刊数量庞大,OA期刊年发文量动辄几千篇,而且其中的确存在一些好发的“水刊”,对创新的要求比较低,只要“数据完整、语言规范”,就能够发表。
2025-05-08 08:28:11
389
原创 给高额安家费,但是考核要求 4 年内发顶刊,拿项目;网友:堪比拿诺奖;为什么高校总是要制定一些老师们根本无法通过的考核要求?
老师们不仅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还要申请各类科研基金,并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申请科研基金的竞争同样激烈,基金年年申请,却年年不中。结果就是,所有学校都在加码,老师们的压力层层加码,但实际产出呢?这就让人纳闷了:如果一个考核方案,大部分老师都完不成,那制定这样的方案到底图啥?论文要发顶刊,项目要拿国家级,课时量还要达标......很多老师坦言:"这些标准,我们拼了命也够不着啊!理论上,考核是为了激励老师进步。:现在很多考核只看论文,导致老师不得不忽视教学,最后吃亏的还是学生。
2025-04-22 17:42:01
355
原创 中文核心期刊投稿现状:初审砍半(退20-50%),外审绞杀(退70%-90%),终审仅存5%!
70%-90%的论文在这里被专家“枪毙”——“创新不足”“方法有缺陷”“结论不扎实”……更残酷的是,很多外审专家对“可发可不发”的论文一律按“不发”处理,毕竟C刊根本不缺稿源。终审阶段,期刊主编会综合考量选题热度、栏目需求、作者背景(是的,职称和学校有时也会影响结果),最终只有不到5%的论文能“笑到最后”。社科研究易陷入“用新数据验证旧理论”或“用中国案例套西方模型”的陷阱,难以通过外审的“原创性审查”。如今的C刊投稿,早已不是“写得好就能发”的学术乐土,而是一场残酷的“幸存者游戏”。
2025-04-22 17:26:03
676
原创 敬告刚进入大学工作的助教们,写论文千万别写教学设计,你会发现真的发不出来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少走弯路,早日发表核心论文,顺利评职称!如果你有具体研究方向需要讨论,欢迎联系我哦!
2025-04-14 15:43:16
788
原创 许多学者的发展高度依赖导师资源,导致“学术近亲繁殖”;没有“大牛”导师的年轻人该如何突围?
他们中的不少人被迫成为导师科研项目的“廉价劳动力”,日复一日地做着重复性工作,却很难获得独立开展研究的机会。那些拥有知名导师的“学术二代”们,天然就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他们不仅能优先获得导师手中的优质课题和实验资源,在投稿发表时更能借助导师的学术影响力轻松打开绿色通道。更讽刺的是,有时完全相同的实验数据和结论,挂上大牛的名字后,审稿意见就会从“创新性不足”神奇地转变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当一个实验室长期由同一位导师主导,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往往会不自觉地被导师的研究范式所局限,形成“学术同温层”。
2025-04-10 14:26:11
444
原创 我们很多科研成果明明都已经领先全世界,为什么我们的科学家还非要把论文首发到国外的期刊杂志上去?中国距拥有自己的顶级期刊还有多远?
①学科领域分布不均、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空白较多:材料科学、工程学等传统领域期刊数量较多,但同质化严重,部分学科甚至出现“一刊多版”的重复办刊问题。②世界一流顶级期刊缺乏:尚未诞生能与《自然》《科学》比肩的顶级期刊: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SCI期刊数量仅514种,而美国为5923本,英国为4625本,不足其他国家1/10。例如,《科学》每年举办全球科学峰会,构建学术共同体;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模式,不仅让中国学术圈陷入被动,更埋下了科技信息安全的隐患——我们的核心研究成果,反而要依赖别人的平台才能看到。
2025-03-31 16:16:17
897
原创 第一次投期刊被直接拒稿,建议转投,这是委婉的说写的太烂了还是真建议选适合的期刊?
期刊建议转投的本质,是学术市场中的价值匹配过程。就像寻找合脚的鞋子,被某家期刊拒绝不意味着研究本身有缺陷,更多时候是特色定位的错配。重要的是建立系统化的期刊筛选机制,把每次拒稿转化为优化研究呈现的契机,关键是在学术马拉松中保持战略定力。当期刊编辑回复"建议转投其他期刊"时,这既不是对论文质量的全面否定,也不是单纯的礼貌性拒绝。②检索结果:目标刊物的期刊介绍、投稿信息、核心收录情况及学友对该刊的点评。③期刊点评页面可查询想要了解的目标刊物,查看或者点评目标刊物。:在引言部分强化与目标期刊读者群的关联性。
2025-03-28 09:49:11
479
原创 C 刊已成少数大佬的自留地了吗?人文社科博士毕业需至少2篇C刊,但许多期刊拒收博士生独作投稿。如何破局?!
社科学术界,就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而言,一年三篇左右是极限,超过这个发表量属于反常!普通高校教师要在C刊抢到版面,比春运抢票还难,基本上就是在赌运气。据统计,某些领域(如冷门绝学)的C刊数量极少,但需求旺盛。例如,历史学领域的C刊数量仅有二三十种,而高校相关教师和学生数以万计,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C刊愈发倾向实证研究和大样本分析,但普通学者常因缺乏经费或数据资源,被迫选择理论推导或小样本案例,进一步压缩发表空间。
2025-03-28 09:43:35
328
原创 论文发表科普知识:什么是南核、北核、CSCD、科技核心、AMI人文核心期刊?
其中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共计281种,第二编经济类共计153种,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类共计306种,第四编自然科学类共计338种,第五编医药、卫生类共计255种,第六编农业科学类共计134种,第七编工业技术类共计520种。④小核心:学术圈本身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为了和主流五大核心区分开,我们暂且称之为小核心,比如雅学咨询网的SCD期刊、武大的RCCSE、武大的应用型期刊、浙大一级核心期刊等等。其实,国内核心期刊的分级,每个人心中都有标准,包括自己目前的水平能够得上哪一级的核心。
2025-03-26 09:28:50
1316
原创 《新华网》主流媒体理论论文发表注意事项,有稿费!
此外,也可以发表竖屏类稿件,对于评书的话要求会多一些,尽量注意所评图书的风评,并确保作者本人的政治立场正确性。为方便大家投稿录用,今天,小编来系统给大家说下这个主流媒体的发表注意事项,认可《新华网》主流媒体理论论文发表的一定要注意咯!创新性:文章应体现独特的视角或新颖的观点,避免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时,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专业性。虽然官方未做要求,但我们毕竟是在学术圈生存的,尽量避开敏感选题,例如疫情相关的,涉外政策方面的。字数要求:理论文章的字数通常在3500字符左右,如有更多字符要求,也可以提前说明。
2025-03-25 10:22:10
532
原创 为什么即便是很前沿的论文,引用文献也有很多来自普刊而非核心?
这可能导致一些新颖但不够成熟的研究被拒,而普刊接受门槛低,所以可能有更多创新但尚未成熟的内容。核心评价体系已经成为职称评定,项目申请的核心指标,以此同时,可能导致学者优先追逐“稳妥选题”——例如政策热点或主流理论修补,而非高风险、高回报的原创研究。例如,某些跨学科研究或小众领域的前沿探索,可能因不符合核心期刊的“学科边界”而被拒,却在普刊中获得发表机会。学者可能更倾向于在核心期刊发表更成熟、符合主流的研究,而新颖的想法可能在初期只能发表在普刊。核心期刊更偏向稳妥的研究方向,而普刊可能有更多尝试性的内容。
2025-03-25 10:19:42
296
原创 C扩期刊一个月收稿600余篇,初审仅通过6篇!只有1%的稿件过审......这个通过率,低的吓人!
标题需体现核心创新点(如“技术悬浮: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悖论”),摘要采用“问题-方法-结论”结构,明确突出研究贡献。
2025-03-24 15:14:36
430
原创 高校老师的“好时代”:水论文的时代快要结束了?!
曾几何时,高校老师的生活似乎充满了“轻松”与“自由”:发几篇“水论文”,凑够职称评审的指标,就能安稳度日。那个时代,论文数量是硬通货,期刊选择范围广,评审标准相对宽松,许多人称之为高校老师的“好时代”。然而,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学术环境的日益严格,那个“好时代”正在悄然远去。水论文的时代快要结束了,未来的学术生态将走向何方?
2025-03-21 09:27:38
390
原创 不敢相信!2025年最新版中科院预警期刊名单居然只有5本!
昨天下午5点36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了2025年最新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让人意外的是,今年的这份名单只有5个期刊上榜,分数计算机、环境领域。2)关于《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的使用,需要特别指出得是,不应该把多年累积期刊列表合并使用。曾经进入预警名单的期刊在经过整改并取得显著成效之后,会被移出下年度预警名单,不再是预警期刊。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聚焦两类科研生态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1)破坏科研生态良性发展的学术不端行为;3)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
2025-03-21 09:26:39
598
原创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今年的分区表较之以前,变化应该是非常巨大的,特别体现在曾经被On Hold的期刊上。比如,去年被“On hold”的一区期刊:“目前官网还无法查询,不过不用着急,通常官方会发布免费版小程序,就可以免费查询了。等等,特别是SR,之前发文量巨大。降区可能会对其投稿热情产生影响。”,目前在官方系统里已被。
2025-03-20 09:30:05
1817
原创 增加核心期刊的数量能不能缓解当下青椒发不出论文的现状?是缓解青椒焦虑,还是加剧学术内卷...
确定《中国藏学》(藏文版)、《西藏大学学报》(藏文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研究》(藏文版)三种期刊为CSSCI来源期刊,《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藏文哲学社会科学版)两种期刊为扩展版来源期刊。但是纵观核心期刊发表数量,CSSCI期刊近十年刊均发文量却下降了27.4%,优质资源集中于头部期刊,70%的非核心期刊长期边缘化。改为双月刊后,期刊的出版频率提高,能够更快地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向学术界,满足科研工作者对时效性的需求。增加核心期刊数量能直接降低单篇论文的竞争烈度,
2025-03-20 09:02:01
752
原创 《中国社会科学网》理论论文投稿注意事项!国家重点理论网站,发一篇可抵核心期刊论文一篇,可参评教授,这个级别可是真不低呢!
中国社会科学网》理论论文的选题应该具有学术价值,能够体现理论深度和创新性,最好是能有现实意义的选题。这里补充个小知识:《中国社会科学网》对应的还有一个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个报纸的版面是以各个学科为名,并没有设置理论版面。,一般是能满足作者单位的要求。小编看过很多单位的文件,一般是要1500字以上,个别要求少的,只要能满足700字就可以。上周有作者反馈,本校内发《中国社会科学网》理论论文,可以当做核心期刊用,评教授也能认定。,要求有点高,准备投稿《中国社会科学网》的作者一定要注意稿件的重复率。
2025-03-18 16:24:48
343
原创 两篇C刊是B类人才,三篇C刊是A类人才,博士就业堪比C刊修罗场:一篇C刊就能分割一类人才
有些老师好不容易熬到考核期最后一年,突然发现C刊的投稿周期变长了,编辑部回复变慢了,连审稿意见都开始玩"薛定谔的猫"——既像要录用,又像要拒稿。于是,有人开始研究"期刊投稿黄历",有人拜起了"学术锦鲤",还有人干脆把头像换成"C刊之神"...对不起,请自行领悟。以及,论文改了无数遍,但是收到的结果可能也就几个字“缺乏新意”,这简简单单四个字,能让你半年的心血瞬间贬值,连带着怀疑自己是不是学术界的"创意贫困户"。更扎心的是,期刊要保影响因子,约稿都先盯着长江学者,普通青椒的投稿很可能被“已读不回”。
2025-03-18 16:18:14
1198
原创 两篇C刊是B类人才,三篇C刊是A类人才,博士就业堪比C刊修罗场:一篇C刊就能分割一类人才
有些老师好不容易熬到考核期最后一年,突然发现C刊的投稿周期变长了,编辑部回复变慢了,连审稿意见都开始玩"薛定谔的猫"——既像要录用,又像要拒稿。于是,有人开始研究"期刊投稿黄历",有人拜起了"学术锦鲤",还有人干脆把头像换成"C刊之神"...对不起,请自行领悟。以及,论文改了无数遍,但是收到的结果可能也就几个字“缺乏新意”,这简简单单四个字,能让你半年的心血瞬间贬值,连带着怀疑自己是不是学术界的"创意贫困户"。更扎心的是,期刊要保影响因子,约稿都先盯着长江学者,普通青椒的投稿很可能被“已读不回”。
2025-03-18 08:49:45
270
原创 《中国社会科学网》理论论文投稿注意事项!国家重点理论网站,发一篇可抵核心期刊论文一篇,可参评教授,这个级别可是真不低呢!
中国社会科学网》理论论文的选题应该具有学术价值,能够体现理论深度和创新性,最好是能有现实意义的选题。这里补充个小知识:《中国社会科学网》对应的还有一个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个报纸的版面是以各个学科为名,并没有设置理论版面。,一般是能满足作者单位的要求。小编看过很多单位的文件,一般是要1500字以上,个别要求少的,只要能满足700字就可以。上周有作者反馈,本校内发《中国社会科学网》理论论文,可以当做核心期刊用,评教授也能认定。,要求有点高,准备投稿《中国社会科学网》的作者一定要注意稿件的重复率。
2025-03-18 08:48:42
697
原创 为啥很多高校老师不愿意当副院长?——我见过太多副院长,上任时还是学术新星,五年后连青年基金都申不到了
老张上个月被领导“约谈”了。院长语重心长:“小张啊,院里缺个副院长,你科研好、人缘也不错,考虑一下?老张表面微笑点头,回家后却愁得连发三条朋友圈:“求问:如何礼貌拒绝当副院长?在线等,挺急的。对很多高校老师来说,副院长这个头衔,像极了《围城》里那句经典台词——:处理学生宿舍矛盾:开预算分配会议(“文科实验室要买显微镜?这钱该不该批?”):应付上级检查(“迎评材料今晚必须交!”):终于打开电脑改论文,发现审稿人提了20条意见……“我现在最羡慕的,是那些能准时下班去接孩子的同事。
2025-03-15 09:46:31
469
原创 《光明网》理论论文投稿注意事项,认可主流媒体网络文章的注意,不要投稿思政教育论文了!
(1)在市厅级重点网站发表网络文章1篇(含1篇)以上,每篇500字(含500字)以上;(2)在省部级重点网站发表网络文章1篇(含1篇)以上,每篇600字(含600字)以上;(3)在国家级重点网站发表网络文章1篇(含1篇)以上,每篇700字(含700字)以上。近期,在《光明网》发表理论论文的作者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有部分人会存在一些发表上的疑惑。创新性:文章应体现独特的视角或新颖的观点,避免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时,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数据准确:文章中引用的数据、案例、文献等必须真实可靠,并注明来源。
2025-03-15 09:45:24
572
原创 高校教师,全员考核时代到来!但有个问题:如果连教授都要严格考核,那青椒是不是更发不出c刊了?
毕竟任何一个教授想要认真的钻营一个课题,发文章比青椒简单太多,而如果这些教授们都去发文章了,完成指标了,一年整个十几篇C刊,对于青椒来说,留给他们的版面岂不是更少了。部分高校在教师聘任制改革中采取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方式,即主要针对新进教师实行“非升即走”,对其施加高标准的聘期考核和晋升评估,而进校较早、拥有事业编制的老体系教师则通常免受这方面的影响。如果青椒考核标准严苛,教授考核标准宽松,又会给人留下“躺”“轻松”“能力不行”、这样的印象,留下躺平不干活的嫌疑。,不能光拿好处却不干实事。
2025-03-14 09:18:00
530
原创 学术圈信息差:2025反内卷时代开始,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快结束了?!
各位青椒(青年教师)、老椒(资深教授)以及在实验室里熬秃头的博士生们,注意了!!2025年,反内卷的号角已经吹响,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或许即将成为历史。提前掌握这场“学术革命”背后的信息,也许就能在新时代里优雅地“躺赢”。:从“一年一篇”卷到“一月一篇”:从“国家级”卷到“村级”:从“一周两节课”卷到“一天两节课”但2025年,风向可能变了!教育部2024年《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
2025-03-12 10:54:53
824
原创 论文数量井喷式增长,创新质量却陷入“高原式瓶颈”:科学界的“量变”何时引发“质变”?
在科研圈,高风险往往意味着高回报,但现实是,大多数资源都流向了那些“稳妥”的研究——毕竟谁也不想把钱砸进一个可能打水漂的项目里。比如,可以引入“颠覆性指数”或“长期价值预测模型”,帮助识别那些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研究。Nature去年一篇封面文章直接摊牌:1945年至今,论文的“颠覆性指数”暴跌了90%以上,搞科研的越来越像“知识裁缝”,缝缝补补又三年。凌晨三点还在改论文,键盘敲得噼里啪啦,但仔细一看,论文里“改进”“应用”“评估”这些词满天飞,而“创造”“发现”却成了稀有物种。“发不够3篇SCI,毕业?
2025-03-11 16:09:48
225
原创 一口气发了5篇论文!相当于手握5篇C刊,副教授已经稳了!
上次有个作者说的话让小编觉得很有意思,她说,“有没有可能我们发普刊,是因为不被核心选择,只被普刊选择?”发核心是有身份的限制,很多老师不是不想发核心,也不是文章质量不够,可能就差在身份门槛上。巧的是,核心的替代品——报纸、主流媒体是没有身份要求,可以很好转化作者对核心论文的渴求。而核心的周期没有一年半载,真的很难发出来,这还是能直接录用的情况,如果你没有文章,或者文章质量比较低,两三年没有一个核心成果也是很正常的。”,相当于今年手里已经有5篇C刊论文了,评职称肯定是已经稳了!
2025-03-07 15:27:01
189
原创 第一批受害者已经出现:自查12%,投稿后变99.99%,最终导致论文被退!知网AIGC检测误判频发,学术圈该奉它为“金标准”吗?
我们不能因为对AI生成内容的担忧,就将AI检测工具奉为圭臬,更不能因为技术的缺陷而误伤真正的原创作者,学术期刊和机构应该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应对AI生成内容的挑战。AIGC检测的本质是AI检测AIGC,升级后的AI不仅识别了AI内容,还误判了原创内容,是否陷入当前“AI滥用”的局面?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同时,运用AI工具完成一些基础工作,而真正的创作创新还是要自己完成,这样才能推动学术发展、社会进步,推动AI更好的指导生活、社会。以内,本身也就是作者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原创论文,作者还是挺自信的。
2025-03-07 08:53:31
902
原创 听说这四条已经是高校老师发表期刊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了?
在高校圈子里,论文发表就像一场“学术剧本杀”——规则复杂、线索隐秘,而每位老师都是被迫参与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懂的都懂”的期刊潜规则,看看老师们如何在科研KPI和生存压力下花式通关。想发论文?先学会“看人下菜碟”。“投期刊就像相亲,得先研究对方‘口味’。:翻烂目标期刊往期目录,研究编辑偏好,甚至模仿其行文风格;调整论文风格以更贴合期刊定位;比如:A期刊喜欢聚焦中国本土实践、具有创新理论框架和实证支持的文章B期刊偏好基于严谨实验设计或大规模调查数据的研究,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和结论的普适性。
2025-03-06 08:55:05
539
原创 不是CSSCI来源,也不是北大核心,全年投稿量破万,最终录用率仅3.7%——比很多C刊还低,学报何时成为众多作者的“天花板”了?
比如,某地方高校学报可能未被任何核心目录收录,但其在区域文化、特色学科(如敦煌学、徽学)的研究深度,往往形成学术圈内“隐形权威”,甚至被高校列为毕业、评职称的等效替代品。也可能是研究物理的,却要评估你的教育学选题......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写得再专业,也得让不同领域的编辑看懂——毕竟,学报的审稿团队往往横跨文理工多个学科”“在学报发论文,就像面对一群跨学科的评委——你的研究得让不同背景的人都觉得有价值。这些“一眼假”的操作,不仅暴露了学术态度的不严谨,还会让编辑对你的研究能力产生怀疑。
2025-03-05 11:27:51
718
原创 某高校副教授坦言:“评职称时,5篇普刊虽不如1篇核心,但10篇普刊更能堆出‘勤奋人设’”
在高校圈子里,评职称就像一场“学术大考”,而论文则是这场考试中最重要的“加分项”。然而,面对“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的选择,许多老师陷入了两难:到底是追求还是“:核心期刊通常代表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一篇核心论文往往能在职称评审中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虽然单篇普刊的影响力有限,但多篇普刊的累积效应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展示“科研持续性”和“学术活跃度”方面。有人说“5篇普刊不如1篇核心”也有人说“普刊根本比不上核心”: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职称评审标准差异较大。
2025-03-05 11:23:26
513
原创 我让DeepSeek帮我改论文,结果编辑却说‘学术不端’?这些AI红线千万别踩!
最近,随着DeepSeek火爆、GPT-4.5的上线,AI在论文润色、逻辑梳理方面的能力让人直呼“真香”。与此同时,多所高校或期刊发布警告“除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生成文本应付论文和作业外,也引发了大家的担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AI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边界,以及如何合规使用AI工具,避免“踩雷”。“AI工具用得好,论文发表没烦恼;用不好,直接‘学术不端’警告!”虽然这句话在调侃,但是也道出了AI工具的两面性。:AI可以帮助非母语学者提高英语表达水平。
2025-03-01 10:36:14
1073
原创 C刊编辑的投稿建议:如何让你的论文“一击即中”?
投稿C刊是一场“持久战”,但只要选题新颖、写作规范、数据扎实,并精准匹配期刊,你的论文就有机会脱颖而出!作为一名C刊编辑,每天要审阅大量论文,却发现很多投稿者因为“踩雷”而被拒稿。例如,“外卖骑手的职业幸福感”比“互联网经济”更有新意。:确保论文有明确的研究问题、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避免“头重脚轻”或“虎头蛇尾”。:C刊偏好与国家战略相关的选题,如“乡村振兴”“碳中和”等。:图表是论文的“颜值担当”,务必清晰、美观,并附详细说明。:结论必须基于数据分析,避免“强行升华”或“过度解读”。
2025-02-28 09:29:17
513
原创 20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申报:DeepSeek预测的10个爆款选题,抢先一步拿项目!
紧扣政策热点:选题应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政策和高校教育改革方向,如“大思政课”、“一站式”学生社区等。突出创新性: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或实践路径上体现创新,吸引评审专家注意。注重实践价值: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能够为高校教育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自身优势:选择与自身研究基础和资源相匹配的选题,确保研究的深度和可行性。希望以上选题建议能为您的课题申报提供参考,祝您申报成功!
2025-02-27 09:44:01
1394
原创 如何看待明星、主持人“跨界”发C刊:是学术镀金,还是知识破圈?C刊的门槛到底为谁而设?
学术圈为发一篇C刊挤破头,而非学术圈人士发表一篇核心论文则为啥感觉“好像”很“轻松”呢?前段时间,演员杨幂发表C扩论文,央视主持人龙洋发等非学术圈人士在核心期刊(如C刊、C扩)发表论文的现象频现争议。然而,作为演员和主持人发表核心论文,不少公众质疑学术公正,担心他们利用影响力占用资源。为什么非学术圈的人发论文会受到质疑呢?甚至是被抵制?首先,,尤其是核心期刊,通常被视为学术界“硬通货”。
2025-02-27 09:32:39
584
文献管理学术助手插件使用说明教程-浏览器插件开发、文献管理、数据采集、文献阅读
2024-11-15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