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主义该缓行了

 

许多人都说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度,是个有特色的国度,想一下,的确如此。有一点其特色之一,在这个国度里一直盛行“考”。我们在学校里历经了无数次各种各样的考试,中期考试、期末考试、中考、高考、月考、模拟考、竞赛考……终于走上了工作岗位,以为离开了那个深恶痛绝的体系我们终于可以不被考了。幻想!进来企业之后,发现自己还要被考,不是考试,是绩效考核。看来,“只要活着就要纳税”后面还要补充一句:只要活着就要被考。

   可是国外的学校也有考试呀,国外的企业也有绩效考核呀,这怎么能算中国特色呢?的确,他们也在考,差别在程度不同,因而就有了实质的差别。比如,在中国教育体系,不论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如此地重视地考试,因而培养出一批批的考试高手,难道我们的教育体系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考试高手?国外的学校也有考试,不过考试在那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一种手段。当人们都在批判考试制度的同时,想没有想过我们正在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在企业里,绩效考核好像学校里的考试一样被过度地强调了。

   汉捷在近些年的咨询和培训工作中,发现客户特别关心绩效考核,不仅是HR,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普遍对绩效考核非常关心。如何进行绩效考核是他们参加培训时常提的问题,绩效考核也是许多企业引入咨询项目时优先做的一个咨询模块。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当你关心什么,特别是再搞一个数字指标放到那里(美其名曰“量化管理”),并且和薪酬紧密挂钩时,人们的工作焦点往往不在工作本身,而在那个指标上,而往往因为指标设计有限,指标虽然达到了,然而你的最终目的却没有达到。为了在考试中拿高分,聪明的老师和学生们研究出了考试技巧、押题方法,结果闹出托福考满分的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居然无法交流的笑话。为了发展经济,GDP成了考核各级政府业绩的指标,结果GDP每年高速增长,然而我们的河流被污染了,我们农田被占用了……今天GDP增长的结果一定会成为明天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企业里也同样,因为有了绩效指标而导致没有实际工作没绩效。举两个国外的例子,因为他们意识到问题,所以才有总结、有案例。微软曾经把发现bug的数量作为考核测试人员绩效的关键指标,结果一些测试人员会在半夜等着新版本发布,赶在别人之前进行测试,以便用较小的代价发现更多数量的bug,那么,早上按正常时间上班的测试人员很不幸,因为半夜里已有人把软件测过,再想发现bug要困难很多,辛辛苦苦测试两天,工作绩效还不如人家熬夜半宿,所以大家都学会了要在半夜抢测新版本。后来,微软不得不取消这种导致人们“变态行为”的考核方式。另一个案例是索尼公司,因为实行了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考核机制,结果之前的“激情集团”不见了,“挑战精神”消失了,最后索尼陷入困境。

   考,要不要?要。但是,千万不要把“考”当成了全部。如果不把重点放在如何改进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改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是没有太多用处的。同理,如果不明确企业/部门的发展方向,不把员工的工作和成长紧密协调一致,主管没有和员工一起制定绩效计划来帮助员工如何获得好的绩效,主管也没有在员工的工作过程中及时地进行绩效辅导,绩效考核没有太多用处的,甚至有害。考试不等于教育,同样,绩效考核不等于绩效管理。因此,各位非常关心绩效的考核的主管们思考一下:通过绩效考核,员工的绩效是提升了还是下降了?绩效考核之后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在实施绩效考核之前,你和员工一同制定或讨论绩效计划了吗?员工很清楚绩效目标以及掌握了目标达成的方法吗?当员工在工作中存在问题时,你是立刻指出并把问题当做员工成长的契机,还是你暗自把问题记录下来等到绩效考核时间到了再秋后算账?当员工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立刻提出表扬还是等到绩效考核时再表扬会更有激励效果?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管理中的一个环节,而且是相对不太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过度地重视绩效考核,即很关注绩效考核而忽视甚至舍弃了绩效管理的其它环节,这就是绩效考核主义。借用产品研发的质量管理理念,来说明一下:高质量的产品不是测试出来的,靠的是质量管理体系,事前预防胜过事后检测;卓越的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靠的是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事前计划与辅导胜过事后批评与指责。

   我们要的是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而不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主义该缓行了!

 

 

转自 汉捷《研发管理》电子刊物

### Simulink模型运行缓慢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 1. 性能瓶颈的来源 Simulink模型的性能瓶颈可能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复杂的计算逻辑、大量数据交换以及不合理的模块配置等[^1]。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仿真过程中资源消耗过大,进而影响整体运行效率。 #### 2. 零检测的影响 零检测功能在某些情况下会对仿真的速度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大多数模型而言,启用零检测能够使求解器采用更大的时间步长,从而加速仿真过程。然而,当模型存在剧烈的动态变化时,禁用该选项可能会提升仿真速度,尽管这会牺牲一定的精度[^2]。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这一设置。 #### 3. 测量仿真耗时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定位问题所在,可以利用 MATLAB 的 `tic` 和 `toc` 命令来测量模型在正常模式下的仿真所需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关于性能的具体量化数据,有助于后续优化工作的开展[^3]。 ```matlab % 使用 tic 和 toc 测量仿真时间 tic; out = sim('YourModelName'); elapsedTime = toc; disp(['Simulation took ', num2str(elapsedTime), ' seconds']); ``` #### 4. 控制器性能评估的重要性 完成仿真之后,应对所得结果进行全面分析,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 **稳定性**:验证系统能否适应不同工作条件而维持平稳运作; - **快速性**:检验面对突发输入信号时系统的反应速率; - **准确性**:比较实际输出与目标值之间偏差的程度[^4]。 只有确保上述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标准,才能确认所构建的控制策略有效可行。 #### 5. 同步发电机电路建模实例 以同步发电机为例,在基于 MATLAB/Simulink 平台搭建其电路模型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以上提到的各种潜在因素对其性能造成的影响[^5]。合理规划架构设计并适时引入必要的改进措施将是克服此类挑战的关键所在。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