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要作这样的事情,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触发一个事件。例如,当你组建一个shockwave电影时,可能会要每隔2秒钟去测试一下一个特定成员的mediaReady属性以便于判断何时它可以使用。一旦它准备好了,就不需要再判断了。
编写这样的程序,一般会用全局变量或者对象和行为属性来跟踪时间变化。有时用到the timer。这样的脚本经常会对演员表进行操作,并且通过帧的步进来传递消息。这样的方法经常会产生bug,并且很难阅读。在Director8当中,我们可以利用定时对象来探索一个比较明智的解决方案。
基本的方法就是,你先创建一个定时对象。然后告知它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执行什么样的句柄。定时对象会被加入到timeoutlist列表,这个列表是系统属性,是当前激活的定时对象的线形列表。列表中的每一个定时对象都会自动地执行,除非你用forget方法将其移除。创建定时对象使用new方法。
timeout (“thetimeOutName”).new (1000, #theHandlerToCall, theTarget)
每一个定时对象都用一个字符串作为名字来标识。上例中定时对象的名字是‘‘thetimeOutName‘‘.new方法中的第二个参数用来指出,当指定时间间隔之后,需要执行的句柄。这个句柄名被储存在对象的timeoutHandler属性中。注意你必须把句柄名写成符号形式。
第一个参数指出经过多长时间才执行timeoutHandler句柄。也就是时间间隔。格式是毫秒,在上例中,每隔一秒钟执行一次句柄。这个时间存储在对象的period属性当中。
第三个参数指定timeoutHandler句柄的位置。他被存储在定时对象的the target 属性当中,如果the target为空,则Director会在电影脚本中寻找相应的句柄,我更喜欢建立一个父脚本,把我想要调用的句柄放在父脚本中,这样我
Director中的定时time out对象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5-11 13:09:20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