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包括Scientific Reports等多本期刊劣质论文激增,92%来自中国!

近日,《Science》新闻(Science News)报道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发现:近 3 年来,大量低质论文正在借公共数据库和AI技术之便,涌入学术期刊,其中超过 90% 的论文由中国研究人员贡献

图片

来源:Science

英国萨里大学的统计学家Matt Spick在担任《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副主编时发现,大量采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等公开数据的低质论文,正在涌入评审流程,“有时甚至一天能收到两篇”。

这些论文模式高度雷同:选取某种健康问题、关联的环境或生理因素,以及特定人群的已公开数据,通过简单替换变量生成所谓的“新发现”。Spick称,“感觉每一种可能的组合都有人在研究”。

随着AI的普及,2022年起垃圾论文骤增

为量化问题严重性,研究团队在PubMed和Scopus数据库中检索了使用NHANES数据进行单一关联分析的论文,最终在147种期刊上发现341篇此类论文。数据显示:2014-2021年间年均发表4篇,但2022年起骤增,截至研究者2023年10月检索时,2024年已发表190篇。这种增速远超普通健康大数据研究的自然增长,暗示存在异常推动因素。

时间节点与ChatGPT等AI聊天机器人的普及高度吻合。悉尼大学分子生物学家Jennifer Byrne指出,AI可能被用于对相同结论进行无限改写以规避查重。

92%来自中国

研究还发现,2021年后92%的相关论文第一作者来自中国机构,而此前比例仅为8%。Spick认为这佐证了论文工厂的参与,中国科研人员面临的考核压力催生了相关灰色产业。

近期多数NHANES研究存在数据选择性使用问题——无明确理由地限定分析年份或人群年龄段。Spick指出,这显示作者在"数据钓鱼"追求统计显著性,但如此大规模数据集必然产生大量假阳性结果。团队核查28篇抑郁症相关研究后,发现仅13篇能通过多重检验校正。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研究诚信主管Tim Kersjes表示,已撤稿多篇问题论文并持续调查。旗下Scientific Reports、BMC Public Health等期刊正加强编辑培训,要求前置审查投稿。BMJ Group也表示高度重视论文工厂和AI滥用问题。

Spick团队认为研究可能严重低估了问题规模:仅针对特定模板的检索就发现NHANES论文从2023年4926篇激增至2024年7876篇。Richardson在快速筛查中另发现5篇疑似论文工厂产物未被纳入研究,这些论文同样探索电子烟与肺病等简单关联。他还注意到其他数据集如"全国住院患者样本"也存在类似滥用。

学术垃圾正在泛滥

Spick警告,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等其他大型健康数据集同样面临风险。虽然Python等编程语言便于数据分析,但也降低了滥用门槛——其团队已编写出能自动提取NHANES数据并遍历疾病-变量组合的代码。"这种低质研究的'工业化生产'正在用垃圾成果淹没学界,"Spick 愤慨表示。

科研激励体系亟待改革

Richardson指出,这暴露了学术出版和科研评价体系的深层弊病:"所列出版商每篇收取约1000美元版面费来发表这些垃圾。"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收取论文处理费。他警告除非彻底改革科研激励体系,否则问题将持续恶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