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惊心动魄:1997 年香港股市保卫战,港府与索罗斯的巅峰对决!
1990年代中期,亚洲新兴市场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但也积累了大量泡沫。
1997年初,亚洲新兴市场开始出现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现象。
泰国首先在1997年7月2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泰铢大幅贬值,引发了席卷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索罗斯率领国际炒家横扫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韩国等亚洲各国,在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掀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让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积存了几十年的外汇瞬间化为乌有。
索罗斯和其他国际炒家预见到如果能够成功攻击并打破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当时为7.8港元兑1美元),将有可能从港元贬值中获取巨额利润,企图在香港的金融市场上复制他在其他亚洲国家的成功。
自1997年7月起,国际炒家前后对香港股、汇、期三市同时下手,对香港金融圈实施“立体包围布局”。他们大量抛售之前囤积的港币,前后在外汇市场抛售了465亿港币、310亿港币和78亿港币,这样的投机抛售,直接让港币汇率受到巨浪的冲击,同时也让索罗斯他们获取了暴利。
1998年8月5日起,索罗斯卷土重来,开始在香港金融市场三路齐发,想用最后一击,终结香港金融之战。他们配合使用声东击西的办法,表面上攻击港元,实际上目标却是股、期两市,大量做空股票和期指。不仅如此,他们还在证券市场散布利空的恐怖消息,这让大多数股民恐慌,港股一泻千里,从8月10日起,短短三天就跌到6660点。
港府决定调用外汇储备,香港金融管理局将抛售出来的上百亿港元如数吸纳,并将汇市稳定在1:7.75港元的兑换标准上,还将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