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详细介绍 OpenMesh 的基本使用方法,涵盖定义网格类型、添加顶点和面、读写网格文件以及执行基本的网格操作。这些内容是 OpenMesh 二次开发的基础,帮助开发者快速掌握网格处理的核心技能。OpenMesh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 C++ 库,基于半边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和几何处理。本章通过详细的代码示例和说明,确保开发者能够轻松上手并实现常见网格处理任务。
3.1 定义网格类型
OpenMesh 提供了几种预定义的网格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最常用的两种类型是:
OpenMesh::PolyMesh_ArrayKernelT<>:用于表示任意多边形网格,面可以有任意数量的边,适合需要灵活拓扑的场景。OpenMesh::TriMesh_ArrayKernelT<>:用于表示三角形网格,所有面均为三角形,适合需要高效算法的场景(如网格平滑或细分)。
对于大多数基本应用,预定义的网格类型已经足够。以下是如何定义一个多边形网格的示例:
#include <OpenMesh/Core/Mesh/PolyMesh_ArrayKernelT.hh>
typedef OpenMesh::PolyMesh_ArrayKernelT<> MyMesh;
此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MyMesh 的多边形网格类型,使用数组内核(ArrayKernel),在性能和内存使用之间取得了平衡。如果需要自定义网格类型(例如添加特定属性),可以使用 traits 机制,这将在后续高级主题中讨论。
3.2 添加顶点和面
构建网格需要先添加顶点,然后通过顶点句柄定义面。这是 OpenMesh 中创建几何体的基本步骤。
3.2.1 添加顶点
使用 add_vertex 方法添加顶点,该方法接受一个 MyMesh::Point 对象,表示顶点的 3D 坐标。例如,创建一个立方体需要添加 8 个顶点:
MyMesh mesh;
// 添加顶点
MyMesh::VertexHandle vhandle[8];
vhandle[0] = mesh.add_vertex(MyMesh::Point(-1, -1, 1));
vhandle[1] = mesh.add_vertex(MyMesh::Point( 1, -1, 1));
vhandle[2] = mesh.add_vertex(MyMesh::Point( 1, 1, 1));
vhandle[3] = mesh.add_vertex(MyMesh::Point(-1, 1, 1));
vhandle[4] = mesh.add_vertex(MyMesh::Point(-1, -1, -1));
vhandle[5] = mesh.add_vertex(MyMesh::Point( 1, -1, -1));
vhandle[6] = mesh.add_vertex(MyMesh::Point( 1, 1, -1));
vhandle[7] = mesh.add_vertex(MyMesh::Point(-1, 1, -1));
每个顶点通过 add_vertex 返回一个 VertexHandle,用于后续定义面。
3.2.2 添加面
面通过一组顶点句柄定义,使用 add_face 方法。顶点句柄需要按逆时针顺序排列,以确保正确的面法线方向。例如,立方体有 6 个四边形面:
// 添加面
std::vector<MyMesh::VertexHandle> face_vhandles;
// 前
face_vhandles.clear();
face_vhandles.push_back(vhandle[0]);
face_vhandles.push_back(vhandle[1]);
face_vhandles.push_back(vhandle[2
OpenMesh基本使用方法及代码示例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84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