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编程(Object Oriented Programing)上

表格结构和类结构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往往都会用“表格”作为工具。
实际上,“表格思维”就是一种典型的面向对象思维。

实际上,互联网上所有的数据本质上都是“表格”。我们在这里通过从表格表示数据开始,引入对象和类。大家就会神奇的发现,原来“表格就是对象”。

以下表为例:

ID         姓名  岗位 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 入职日期
10001 小郭 后端程序员        20000 2000 9月1日
10002 小孙 前台 8000 1500 9月1日
10003 小管 UI设计师 15000 3000 9月1日
10004 小霍 人工智能训练师 18000 2000 9月1日

 上面这个表,可以将公司所有员工信息“结构化”、“标准化”,让管理者可以方便的进行统计和管理。

我们也经常将表中的“列”,叫做“字段”,英文中统一叫做“field ”。显然 field 定义了表的结构。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新的 field( 列 )),让表中所有的行增加数据:

ID         姓名  岗位 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 入职日期 工作地址
10001 小郭 后端程序员        20000 2000 9月1日 北京
10002 小孙 前台 8000 1500 9月1日 北京
10003 小管 UI设计师 15000 3000 9月1日 杭州
10004 小霍 人工智能训练师 18000 2000 9月1日 上海

1. 表格的动作和类的方法

每个公司的雇员都要有相关的动作。比如:所有雇员每天的工作标准动作有:
1. 参加晨会,领取当天任务
2. 午休
3. 提交工作日志

我们可以在表中将动作信息也包含进去:

ID         姓名  岗位 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 入职日期 工作地址 每天工作的标准
10001 小郭 后端程序员        20000 2000 9月1日 北京 1. 参加晨会,领取当天任务
2. 午休
3. 提交工作日志
10002 小孙 前台 8000 1500 9月1日 北京
10003 小管 UI设计师 15000 3000 9月1日 杭州
10004 小霍 人工智能训练师 18000 2000 9月1日 上海

2.对象对应“表中的行数据”

显然,上面每一行数据都有“姓名”、“基本工资”等“列”,也都有标准的“晨会动作”。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下面三句话大家记住:
1. 表结构对应:类结构
2. 一行数据对应:一个对象
3. 表中所有数据对应:这个类的所有对象

因此,上面的四行数据,我们使用四个对象就需要这样表示(假设有对应的构造方法,
如下代码是示意,非真实代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