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的概念、网络类型、报文交互、邻居建立过程、DR和BDR选举、LSA(链路状态通告)等内容,重点讨论了OSPF的区域类型和结构,以及路径选择。通过理解OSPF的工作原理,读者能够深入掌握该协议在网络中的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OSPF的概念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又被称为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它基于SPF(shortest path first )算法。他比距离矢量协议复杂的多。路由器的链路状态的信息称为链路状态,包括: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络类型,(如以太网链路或串行点对点链路),该链路的开销,该链路上的所有的相邻路由器。

OSPF特点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层次式的,网络中的路由器并不向邻居传递“路由项”,而是通告给邻居一些链路状态。链路状态协议只是通告给邻居的一些链路状态。运行该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不是简单地从相邻的路由器学习路由,而是把路由器分成区域,收集区域的所有的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生产网络拓扑结构,每一个路由器再根据拓扑结构计算出路由。

OSPF工作过程
(1)了解直连网络
(2)向邻居发送hello包(邻居指启用了相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其他任何路由器)
(3)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包,
(4)将链路状态数据包泛洪给邻居 路由器将其链路状态信息泛洪到路由区域内的其他所有链路状态路由器,他一旦收到来自邻居的LSP,不经过中间计算,立即将这个LSP从除接收该LSP口以外的所有接口发出,此过程在整个路由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上形成LSP的泛洪效应。LSP在路由器初始启动期间,或路由协议启动过程期间,或在每次拓扑发生更改(包括链路接通和断开)时,或是邻接关系建立,破裂时发送,并不需要定期发送。

PS: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则不同,她必须首先运行贝尔曼-福特算法来处理路由更新,然后才将他们发送至其他路由器,而链路状态协议则是再泛洪完成后在计算SPF算法,因此到达收敛的速度比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速度要快。

(5)每台路由器使用数据库建立一个完整的拓扑图并计算通向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OSPF的网络类型

点到点连接
将一对路由器连接起来的网络,使用的是PPP HDLC协议
使用组播224.0.0.5来发送各种数据包
没有DR/BDR的选举,直接形成full邻接关系,不用手动指邻居

广播
多路访问网络,如以太网,需要DR和BDR的选举,不用手动指邻居
通常以组播发送HELLO报文,LSU报文,和LSACK报文,以单播形式发送DD和LSR报文
DR和BDR给非指定路由器发送消息使用的是组播224.0.0.5
非指定路由器给DR和BDR发送消息使用的是组播224.0.0.6

非广播多路访问(NBMA, Non-Broadcast Multiple Access)
连接的路由器超过两台但是没有广播功能,帧中继网络和ATM网络
所有数据包均单播发送,有DR的选举,需要手动指定邻居

点到多点
Hello包以组播形式发送,其他类型数据包由单播发送
不选举DR,不用手动指邻居

OSPF报文

OSPF报头格式
OSPF直接封装在IP数据包中

OSPF数据包
Hello包
作用:建立邻居关系
各字段功能:
Network Mask :发送数据包的源IP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
Hellointerval:Hello时间间隔,默认10S,失效间隔默认为Hello间隔的3倍
Rtr Pri:路由器优先级用于选举DR和BDR
DR:指定路由器的IP地址,开始时为空
BDR:备份指定路由器的IP地址,开始是也为空
Neighbor:里面标识了邻居的路由器ID,可以表示多个邻居
Stub and Flag :末节标识符
邻居关系建立条件:HELLO和失效间隔要一致,区域号要相同,区域末节标识符要相同,有认证的话,认证要相同,区域ID要相同,子网掩码要一致

DBD包(Datebase Description)
作用:在OSPF邻居关系建立之后,DBD包负责描述本地的LSDB,接收到的路由器通过和自己

### OSPF协议知识点总结 #### 1. 基本概念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属于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同一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它基于Dijkstra算法计算最佳路径[^1]。 #### 2. 特点 - **无环路**:由于采用链路状态算法,OSPF能够有效避免路由循环。 - **支持VLSM**:可配置不同子网掩码,灵活划分网络地址空间。 - **快速收敛**:通过洪泛更新机制实现快速响应拓扑变化。 - **分层设计**:支持区域划分,减少LSDB规模并优化性能。 #### 3. 协议工作机制 OSPF通过建立邻居关系、同步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 LSDB)、运行SPF算法来完成路由计算。其核心过程括: - 发现邻居并通过Hello报文维护邻接关系。 - 使用Router ID唯一标识每台设备。 - 构建完整的拓扑图,并利用LSAck确认接收的LSA数据。 #### 4. 报文类型 共有五种主要类型的OSPF报文: - Hello:周期性发送以发现和维持邻居关系。 - DBD (Database Description):描述本地LSDB的内容摘要以便于同步。 - LSR (Link State Request):请求特定条目的详细信息。 - LSU (Link State Update):携带实际的链路状态广告(LSA)。 - LSAck (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对收到的LSU提供显式的确认。 #### 5. 路由器角色分类 根据在网络中的位置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 内部路由器(Internal Router): 所有接口都在同一区域内。 - 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 ABR): 连接到多个区域。 - 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Router, ASBR): 将外部路由引入到OSPF中。 - 主干路由器(Backbone Router): 至少有一个接口连接至骨干区0.0.0.0。 #### 6. 配置要点 当部署OSPF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合理规划网络结构以及各部分所属区域。 - 设置合适的metric值影响选路决策。 - 定义stub或NSSA等特殊属性简化管理复杂度。 #### 7. 故障排查技巧 面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入手分析解决办法: - 检查物理连通性和端口状态是否正常工作。 - 确认双方参数匹配比如认证方式、hello/dead interval设置一致。 - 查看日志文件定位具体错误原因;借助show ip ospf neighbor命令验证当前会话状况。 ```python # 示例Python脚本模拟简单的OSPF邻居检测逻辑 def check_ospf_neighbor_status(neighbors): active_neighbors = [] for n in neighbors: if 'FULL' in n['state']: active_neighbors.append(n) return active_neighbors neighbors_data = [ {"id": "192.168.1.1", "state":"FULL/BDR"}, {"id": "192.168.1.2", "state":"DOWN"} ] active_list = check_ospf_neighbor_status(neighbors_data) print(f"Active Neighbors: {len(active_list)}") for a in active_list: print(a["id"])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