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 第17章 17.5 通信网络构建案例分析 笔记

17.5 通信网络构建案例分析

17.5.1 高可用网络构建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网络接入层高可用性设计

接入层到汇聚层有4种连接方式:倒U 形接法(组网模型一)、 U 形接法(组网模型二)、矩形接法(组网模型三)和三角形接法(组网模型四)。

模型四(三角形组网)提供了更高可用性接入能力以及更灵活的用户 设备扩展能力

2.网络汇聚层高可用设计

汇聚层到核心层间采用 OS PF等动态路由协议实现路由层面高可用保障。典型连接方式有 两种

组网模型一 三角形连接方式,从汇聚层到核心层具有全冗余链路和 转发路径;

组网模型二 矩形连接方式,从汇聚层到核心层为非全冗余链路,

3.网络核心层高可用设计

核心层设备是网络的枢纽,需要能提供高速数据交换能力和极高持久性,从系统冗余性角 度,应考虑部署双核心或多核心设备

尽量在核心层采用冗余的点到点层3互连,可提供最快速和确定的收敛结果。

17.5.2 园区网双栈构建分析

详细的升级流程:

(1)制订网络设备升级计划;

(2)评估现网中设备对 IPv6 支持情况;

(3)评估现网中需升级至双栈的网络服务;

(4)制定 IPv6地址的分配方案;

(5)制定详细 IPv6 网络升级方案。

1.骨干网构建思路

采用分层建网模式。重点关注核心层和汇聚层 IPv6 部 署。在核心层和汇聚层使用双栈交换机;在接入层使用现有的二层交换机或将不支持 IPv6 的三 层交换机降为二层来用,以保护已有投资。

为了提升网络可靠性,在汇聚层和核心层之间,接入层和汇聚层之间均采用双归链路上联, 实现链路冗余保护。汇聚层设备作为用户接入点网关设备,为方便用户设备联网配置简单且可靠,在汇聚层设备上运行V R R P协议,实现网关冗余保护。核心层设备采用双活方式工作,提 供业务转发的冗余保护。

2.园区网隧道技术选用

通过使用隧道技术,能够保护原有设备投资、原有网络拓扑和路由几 乎无需调整,既保证原有 IPv4用户依旧可正常访问网络资源,又可满足升级为双栈用户或 纯IPv6 用户通过 IPv6 协议访问网络资源的诉求。

3.园区网 IP地址规划

P地址规划应主要从网络资源利用和网络有效管理方面 加以考虑。通常,地址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地址资源应全网统一分配;

(2)地址应分层划分,便于网络互连,同时简化路由表;如地址尽量遵循每个物理区域分 配连续地址空间的原则;

(3)地址划分需要考虑网络演进的要求,即地址划分需要考虑一定的预留量,同时充分利 用已申请的地址空间,提高地址利用率。

17.5.3 5G网络应用

5G 网络可提供的高带宽、大连接、低时延及高可靠等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