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通信网络构建案例分析
17.5.1 高可用网络构建分析
1.网络接入层高可用性设计
接入层到汇聚层有4种连接方式:倒U 形接法(组网模型一)、 U 形接法(组网模型二)、矩形接法(组网模型三)和三角形接法(组网模型四)。
模型四(三角形组网)提供了更高可用性接入能力以及更灵活的用户 设备扩展能力
2.网络汇聚层高可用设计
汇聚层到核心层间采用 OS PF等动态路由协议实现路由层面高可用保障。典型连接方式有 两种
组网模型一 三角形连接方式,从汇聚层到核心层具有全冗余链路和 转发路径;
组网模型二 矩形连接方式,从汇聚层到核心层为非全冗余链路,
3.网络核心层高可用设计
核心层设备是网络的枢纽,需要能提供高速数据交换能力和极高持久性,从系统冗余性角 度,应考虑部署双核心或多核心设备
尽量在核心层采用冗余的点到点层3互连,可提供最快速和确定的收敛结果。
17.5.2 园区网双栈构建分析
详细的升级流程:
(1)制订网络设备升级计划;
(2)评估现网中设备对 IPv6 支持情况;
(3)评估现网中需升级至双栈的网络服务;
(4)制定 IPv6地址的分配方案;
(5)制定详细 IPv6 网络升级方案。
1.骨干网构建思路
采用分层建网模式。重点关注核心层和汇聚层 IPv6 部 署。在核心层和汇聚层使用双栈交换机;在接入层使用现有的二层交换机或将不支持 IPv6 的三 层交换机降为二层来用,以保护已有投资。
为了提升网络可靠性,在汇聚层和核心层之间,接入层和汇聚层之间均采用双归链路上联, 实现链路冗余保护。汇聚层设备作为用户接入点网关设备,为方便用户设备联网配置简单且可靠,在汇聚层设备上运行V R R P协议,实现网关冗余保护。核心层设备采用双活方式工作,提 供业务转发的冗余保护。
2.园区网隧道技术选用
通过使用隧道技术,能够保护原有设备投资、原有网络拓扑和路由几 乎无需调整,既保证原有 IPv4用户依旧可正常访问网络资源,又可满足升级为双栈用户或 纯IPv6 用户通过 IPv6 协议访问网络资源的诉求。
3.园区网 IP地址规划
P地址规划应主要从网络资源利用和网络有效管理方面 加以考虑。通常,地址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地址资源应全网统一分配;
(2)地址应分层划分,便于网络互连,同时简化路由表;如地址尽量遵循每个物理区域分 配连续地址空间的原则;
(3)地址划分需要考虑网络演进的要求,即地址划分需要考虑一定的预留量,同时充分利 用已申请的地址空间,提高地址利用率。
17.5.3 5G网络应用
5G 网络可提供的高带宽、大连接、低时延及高可靠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