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前言
现在也是刚正式线下实习过了一个月,有感而发,感觉大学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应该都离不开竞赛和实习吧,何时赛、如何赛、怎么开始实习,这些问题之前也是一直烦恼着我,不过好在还是跌跌撞撞的过来了,总之高效的提升自己,让自己动起来总是没错的。
一、大一过渡期
我是一名普本的计科学生,学校主要是教的java,不过课程还是哪些老掉牙的技术栈(JSP、JavaEE那些),所以我在大一的时候就是开始自己在网上学习(说实话一般大学的课程基本可以旷了,真不如自学),一开始就是看某马、某谷的视频然后跟着自己也做做小项目,就这样大一属于是在试错和沉淀技术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我其实还没有完全确定自己未来想干啥,像python,vue前端的这块都学过,甚至还去研究了段时间深度学习(结果太难劝退了emmm),总之最后是确定了主要走java的路线。
二、大学期间竞赛感受
1、大二的竞赛历程
到了大二上的时候是正式开始有了打竞赛的想法,然后首要的就是找队友,这个也算我运气不错,之前在大一上刚开始的时候加入了我们学校的科联协会,然后在此期间遇到了我的好队友杰哥(干深度学习的大佬),还在大一下的一个运动会志愿者活动里遇到了我们队伍的文档大腿林兄(出国留学卷托福雅思的大佬),一般计算机竞赛都是5人制的,我们当时是主要想打软件类的竞赛,所以主要还缺一个前端,结果后面队友还没找全老师先来找到我们了(可能是绩点靠前?),然后指导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大佬前端和一个java后端。
大二上第一个比赛 - 服务外包创新应用 :这是我们第一个竞赛,队伍还处于磨合期,这个是企业命题类的赛事,我们选择的命题是管道检测方面的,那个时候没想到做小程序,就做了个比较简单的web网站,类似于一个小车在管道里探查,然后摄像头实时返回到我们web平台并通过视觉检测图像分析啥的对管道进行一个检测,有一个类似数据大屏的东西。当时是我一个人搞的后端,还有一个后端是做ppt去了。最后这个项目是过了校赛没过省赛,第一次比赛算是并不圆满,不过我们没有丝毫气馁,反而干劲十足。国奖等着我们,哇咔咔!!!
第二个比赛是到了大二下(一个非常忙碌的学期),我们自从第一次遗憾落败之后就打算好好的做一个让我们满意的项目,然后在大二上的寒假就开始准备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国赛的项目-新苗同学项目,这个竞赛可以说才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当时我们把我们能够想到的对项目的优化点全加上去了,基本每周都会有一次开会头脑风暴,然后也是疯狂的学习技术和对其实际的应用,在这个项目上我也是第一次用到了websocket、sse、springsecurity等技术。也开始重视起来了接口性能高可用这些。最后我们的项目成功突破省赛入围国赛,并参加了我人生中第一次线下比赛答辩,虽然最终因为答辩有点失误还是只获得了国三,但是真的非常的有意义。
在大二下我还打了蓝桥杯的程序设计竞赛,浅浅得了个省二(我知道我算法很菜,现在正在猛练)。
和我的好队长杰哥和文本林兄一起打了个统计建模,做的是肥胖健康方面的研究论文,得了个省二。
在学期末我和另一个后端郑兄,并额外招了一个前端张兄一起打了软件杯,因为这个比赛是三人制的,所以我们之前队伍拆成了两组,我就成了这组的队长,还找了另一个指导老师来指导我们,软件杯也是企业命题的,我们打的是科大讯飞的赛题:关于结合AI实现的高等教育软件,这个比赛我是做了java和python的后端,python主要是用来调讯飞接口比较好用,这个项目因为我设计的功能过多了,最后其实还是有很多bug没调完,不过重要的几个功能如:AI智能聊天、线上作业智能生成批改纠错、智能学情分析、学习资源推荐、结合AI的课堂教学这几个还算完善。打这个比赛我们属于是榨干了自己的最后一滴汗水了,因为学期末要准备期末考而且这个比赛很卷获奖率却很低,最后也是只获得了一个国三。
然后就是大二下的暑假了,这个暑假很重要,因为是我第一次实习的时候,当时是为了打数学建模所以第一个月是留在学校里参加竞赛培训班,和我那些队友一起在临时寝室里住,在准备数学建模的同时,我们还抽空打了个多媒体的竞赛,比较随意的搞了个关于结合AI的闯关学习的软件,最后只得了个省三(这个比赛我们文档手不做,可能是我们ppt和文档做太水了)。
2、大三上的竞赛历程(瘪了emm)
然后到了大三上的学期初的时候打了数学建模竞赛,这个竞赛可以说是我唯一个打出阴影的竞赛,连续三天熬夜肝,很多知识都得临时学(都怪我们培训班的时候没有好好学),最后是只得了个省三。
在学期中的时候我们还打了ICAN竞赛,去线下参加了省赛(基本就是免费旅游),对这个竞赛并没有很上心(因为这个阶段在线上实习了)最后是只得了个省二,同时还打了个数字媒体竞赛,这个竞赛感觉比较水,拿了个国三。最后还申请了一个软著和专利。
到了大三上结束的时候其实已经基本不想继续打竞赛了,毕竟对自己的提升已经有限了,太难的竞赛也的确打不过,最后是准备打了个电商和外包国赛,顺便申报了省级的大创,这个还没出结果(小编现在还是大三下捏)。
三、大学期间实习感受
1、第一次实习
第一次实习我是在大二下的暑假期间开始的,在暑假前找的,是个比较小的厂(但是比较有前景实力)公司老总是我的学长,学校老师推荐了一下,然后通过面试后就进去了,这次实习也基本上是线上办公的,偶尔去下公司,公司是做低空经济的,给我下发的业务是关于做无人机空运外卖这一块的项目,当时公司人手并不充足,刚好我的好哥们前端大佬蒋兄也有找实习的想法,我就把他推荐过来了,最后也是成功上手负责做前端跟我进行对接。
这次实习业务方面并没有很难,但是挺有趣的,有做地图API对接,然后还用到了mqtt物联网协议和硬件进行了一波对接,也是初次接触了支付业务,总的来说很有收获,当然关键是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这次实习是3k一个月,干了三个月把项目做完后就主动溜了,因为有点考研的想法当时。
2、第二次实习
第二次实习是在大三上期间,找的一家线上的实习,一天150,做的是关于考研方面的软件,这个厂也不大,但是开发流程比我上家规范很多,要求也更细致,还会对我代码进行评审,我在开发期间会设计开发文档和接口文档,会需要进行统一发布会议和开发评审,这次实习更是属于对我技术的一个精细的打磨,让我明确了各种技术在真实开发场景中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对于redis的使用更加熟练了,然后还做了异步多线程的优化和接口的幂等性处理,最后还做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多维度的基于牛顿冷却定理实现的点赞热度的业务。总的来说难度不大,但是对于我的代码要求比较高,什么参数校验,代码规范等等。
3、第三次实习
第三次实习就是现在实习的公司了,这次实习我是准备了一个寒假的,整个大三上寒假都在准备面经和优化简历,期间也面了几个大厂(但是都没过。。。),最后是我的导师推荐我去了一家中厂,当时我其实很焦灼,因为很想去大厂实习,但是导师推荐的这家公司环境啥的也都很不错而且基本能稳进(面试直接很顺利就过了),而且我自己也拿到了星云科技的offer和另一家中小厂的offer(这家的工资高有250一天)。最后多方面考虑下还是决定了去导师推荐的公司,也是从开学干到现在了,是在做一个医疗方面的toC方面的项目,我们组的人都很好相处,工作压力也不是很大,这个是线下实习,所以我就在公司附件租了个小单间,平常下班就打打篮球台球啥的,现在打算买辆公路车玩骑行(大学生苦了谁也不能苦了自己,哇哈哈)。
四、总结
我感觉我的大学生活还是比较充实的,啥都去干了干,协会、竞赛、实习啥的都去做了,所以倒也没有啥遗憾,要说的话可惜差一点没拿到省政府奖学金(我的6k啊啊啊啊啊),不过一等奖学金啥的还是有滴哈哈哈。最后我觉得我们大学生还是争取能早实习就早实习吧,竞赛其实并不是很看重(除非是ACM、数模这种含金量大的),其实最好是在大一期间磨练技术,到了大二就可以乘早去实习了,技术面经啥的都是一边实习一边卷出来的,永远都要记住一句话,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的去经历过职场的才是真的的技术。最后提醒大家英语46级尽量在大学期间考掉,然后重视大三下的大厂暑期实习,别像我这样遗憾错过了哈,要和导师老师身边同学打好关系哦,大家终会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