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nttec.com 场的概念原于电视,电视由于要克服信号频率带宽的限制,无法在制式规定的刷新时间内(PAL制式是25fps)同时将一帧图象显现在屏幕上,只能将图象分成两个半幅的图像,一先一后地显现,由于刷新速度快,肉眼是看不见地。普通电视都是采用隔行扫描方式。隔行扫描方式是将一帧电视画面分成奇数场和偶数场两次扫描。第一次扫出由1、3、5、7…等所有奇数行组成的奇数场,第二次扫出由2、4、6、8…等所有偶数行组成的偶数场(premiere中称为顶部场Upper 众所周知,电视荧光屏上的扫描频率(即帧频)有30Hz(美国、日本等,帧频为30fps的称为NTFS制式)和25Hz(西欧、中国等,帧频为25fps的称为PAL制式)两种,即电视每秒钟可传送30帧或25帧图像,30Hz和25Hz分别与相应国家电源的频率一致。电影每秒钟放映24个画格,这意味着每秒传送24幅图像,与电视的帧频24Hz意义相同。电影和电视确定帧频的共同原则是为了使人们在银幕上或荧屏上能看到动作连续的活动图像,这要求帧频在24Hz以上。 场是因隔行扫描系统而产生的,两场为一帧,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普通电视的成像,实际上是由两条叠加的扫描折线组成的,比如你想把一张白纸涂黑,你就拿起铅笔,在纸上从上边开始,左右划折线,一笔不断的一直画到纸的底部,这就是一场,然而很不幸,这是你发现画的太稀,于是你又插缝重复补画一次,于是就是电视的一帧。场频的锯齿波与你画的并无异样,只不过在回扫期间,也就是逆程信号是被屏蔽了的;然而这先后的两笔就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反映在电视上就是频闪了,造成了视觉上的障碍,于是我们通常会说不清晰。 现在,随着器件的发展,逐行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了,因为它的一幅画面不需要第二次扫描,所以场的概念也就可以忽略了,同样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事情,由于没有时间的滞后及插补的偏差,逐行的质量要好得多,这就是大家要求弃场的原因了,当然代价是,要求硬件(如电视)有双倍的带宽,和线性更加优良的器件,如行场锯齿波发生器及功率输出级部件,其特征频率必然至少要增加一倍。当然,由于逐行生成的信号源(碟片)具有先天优势,所以同为隔行的电视播放,效果也是有显著的差异的。 就采集设备而言,它所采集的AVI本身就存在一个场序的问题,而这又是采集卡的驱动程序和主芯片以及所采集的视频制式所共同决定的;就播放设备而言,它所播放的机器本身还存在一个场序的问题,而这又是播放设备所采用的工业规范标准以及所播放的视频制式所决定的;上述两个设备的场序是既定的,不可更改的。具体设置可以参看下面的图表STDLIST。
还有有些插件不支持场输出,比如Final Effect(模拟各类天气效果的,雨、雪等),Power 还有好莱坞中(Hollywood)请注意设置场的顺序(要不然会出现抖动情况的)。 在premiere中慢动作的设置和做vcd的设置不一样,请自己根据设备的不同进行研究 。 1.如果渲染的图像要和将来的实拍影像合成,最好带场输出,在合成软件中先对他们去场,合成后再带场渲染输出。 2.如果是单纯的动画,根据图像决定,如果画面有大幅度的水平移动(包括近处物体的移动、物体的快速飞行、整个摄像机的摇移等), 3.如果没有必要带场输出,最好不要带。因为这样产生的图像品质更高。 |
关于“场”与“帧”的概念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3-02-17 19:50:07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