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近一年自己看的专业书都快赶上大学四年看的了,看着看着有时就犯糊涂了。大学的时候,书上讲要注意写注释,还有一些特定的代码规范(比如对齐、函数单入口单出口),以后就一直按照这些东西来编程。后来看了《重构》和《注重实效的程序员》等书,感觉要么以前理解的不对,要么以前看的书和现在看的书观点对立,总感觉看来看去,甚至比不上不看,回答同学同事的问题总是给出一个左右摇摆的答案,都不知道哪个更好,或许问题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但总是对自己的回答不太满意(记得有位大师说过:不能给六岁的小孩解释清楚一个问题,那你还没有真正理解它)。虽然平时没什么事的时候就在看书,但有时也想看了有什么用了,也许用不到,也许看了和自己以前学的又有矛盾,但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是驱动自己多看书,现在对“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了新的理解。(以前也觉得这个道理我懂,现在觉得真的懂了,谁知道这次是不是真的,^_^!)。
我的观点: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尽管第一种境界和第三种境界的人回答同一问题的答案相同,但内涵却不尽相同。刚学编程的时候,常常会讨论不同语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后来听老师说语言不重要,都只是表达方式而已,觉得有道理,就不再争论语言了,对争论语言的人鄙视之,低级(人都喜欢装B,^-^);现在学了用了几种,知道语言的使用场合和特点不一样。现在对回答语言不重要的人也不以为然,也许他只是跟风(比如somebody before, ^_^),我以为只要用过几种语言,深刻体会其中一两种的人说的比较真实(也许我还只是跟风)。同理,讨论如何给出注释时,不喜欢写注释和经历过疯狂写注释之后反思不再累赘表达的人回答一样,但实际不一样,当然我认为两人编程的效果也不一样(我认为实际如此,没有调查过,想当然耳)。
看书多了,总觉得做的不够,常想还不如实际编一编程,每天净扯淡,不干实事(光说不练假把式),有时觉得理论上一套套的,别人说不出,做的可比你好,你的那些方法论别人也用的好好(当然用的人也许不知道方法的学名)。自己老是理论联系不了实践,唉!话说很多时候理论跟不上实践,什么时候我也实践超前一把呢。
各种编程规范,代码写作习惯其实都是为了好看好读,各种开发方式流程也都是为了开发好,使用的方法也许有些优劣,但成功不在于使用方法好不好,很多时候在于执行的好不好(话说道理都知道,只是办不到)。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从今以后多实践多编程,留文为证。
读书反思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1-08-04 00:16:42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