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又到了毕业季,只不过这回的主角是我了。答辩,开户,递签,还有学车。是有点忙的,不过还算充实。
最近这些事情都差不多结束了,所以想在毕业之前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以作纪念,如果能够有对其他同学有用的话,那就更好不过了。
说起去德国留学,也算比较巧合。大概是在2016年的1月吧,大二上学期结束的寒假,我留在实验室为了7月的飞思卡尔比赛做准备。学校里基本没有多少人,学生大多都回家了。一天早上我在去实验室的路上,遇见了同学(二哥),挺惊讶的,问他怎么不回家呢。二哥说是在学德语,打算去德国留学。当时觉得好厉害,互相鼓励之后便分别了。
我是一个比较浪的人,用我朋友们的话来说,我的野心比较大。其实也还好吧,我只是想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好比高考结束我从辽宁来到了一千三百公里之外的河南上学一样。我心里挺想去国外念一回书的,从父母口中听到,在媒体上浏览到,谁家的孩子出国留学了,国外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这些都像是春天的柳絮,萦绕在我心头上,痒痒的。当时只有着想法,没有考虑过钱的问题,觉得要想出国就要拿奖学金,还是全免的那种。大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成绩好像拿不了奖学金,而且家庭条件也是一般,也拿不出一年三四十万的学费。所以也不再想这件事情了。在那天分别之后,我自己查了查德国的留学,发现不要学费,只需要自己拿生活费就好了,这不就相当于全免奖学金了么。我的心思又开始活了起来。于是问二哥在哪里学德语,好在洛阳也不算太小,有德语这种小语种的培训机构。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偷偷的用自己攒下来的钱去报名了一学期的初级课程。
刚开始学习德语的时候,一周3节课,一三五,每节课2个小时,听说和读写课一天一换,算我三个同学。刚开始接触德语的日子 是新奇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对未知的语言,对未知的文化,对未知的国度。我的两位老师教的非常认真,我也很感激在我初入德语的时候遇到她们。同学有一个高中的小妹妹,还有一个和我一个学校的女同学(简称王)。在那段日子里,我们一起上课,放学后,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练习发音,背单词,写作文,做听力。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在学完一学期后,我正式的和家里说我想学德语的想法,当然,当时没有说太多以后的事情,就好像单纯的学。不是怕家里不支持,而是我也不知道我究竟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但是父母还是比较支持的,就这样,一直学着德语,直到2017年中旬,我大三结束。正式面临了留德路上的第一个关卡——APS。关于APS具体的事情,我后面的文章再说。准备APS材料的时候,还好有二哥,他做了好多工作,好在我们及时的把APS材料准备好,然后就给审核部邮寄了过去。大四上学期的时候,去北京歌德读了一期的课程,收获很多的。周围的同学,老师还有环境,生活环境还有上课环境都是。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就接到了APS审核部的审核通知电话!!!当时我在放学回公寓的地铁上,告诉我20天之后审核。整个人都懵了。因为我自己之前在网上看帖子,APS审核递交材料后一般都是三个月左右才通知,四五个月都算正常的。我打算的读完一期语言在好好准备APS。结果一个电话把我的计划全部打乱。第二天我就退房子,离开北京返回学校进行突击复习。
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是我相信冥冥之中是有联系的。虽然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心情很失落的,但是如果我没有来到我的大学,就不会学习自动化专业,也不会进入实验室,不会在准备比赛的寒假里遇到正在学习德语的二哥,可能我之前想像的那些留学的事情就都成了梦想了。谁又说的好呢?现在我的观点就是,有个大的方向,树立阶段性的小目标,一步步的往前走,不问结果,努力就好。结果很重要,但是我觉得真的努力的话,会有好结果的,至少学习是这样吧。
此外,我想对其他有留德打算的想法的学弟们说,希望尽早确定目标,早点为之付出行动,省下来的是时间真的非常宝贵的。如果能够大一就开始学德语,在国内把德语等级考试通过,就可以直接在国内申请学校。不用像我现在一样,还要去德国读语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