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层模型
层次 | 名称 | 主要功能 | 主要设备及协议 |
7 | 应用层 | 实现具体的应用功能 | POP3、FTP、HTTP、Telnet、SMTP、DHCP、TFTP、SNMP、DNS |
6 | 表示层 | 数据的格式与表达、加密、压缩 | |
5 | 会话层 | 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 |
4 | 传输层 | 端到端的连接 | TCP、UDP |
3 | 网络层 | 分组传输和路由选择 | 三层交换机、路由器、ARP、RARP、IP、ICMP、IGMP |
2 | 数据链路层 | 传送以帧为单位的信息 | 网桥、交换机、网卡 PPTP、L2TP、SLIP、PPP |
1 | 物理层 | 二进制传输 | 中继器、集线器 |
二、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1.TCP协议
2.DHCP协议
1、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2、租约默认为8天
3、当租约过半时,客户机需要向DHCP服务器申请续租;
4、当租约超过87.5%时,如果仍然没有和当初提供IP的DHCP服务器联系上,则开始联系其他的DHCP服务器。
5.固定分配、动态分配和自动分配。
6.169.254.X.X和0.0.0.0
3. DNS协议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拓扑结构
四、网络规划与设计
1.网络规划原则
实用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先进性原则
2.网络设计任务
确定网络总体目标
确定总体设计原则
通信子网设计
资源子网设计
设备选型
网络操作系统与服务器资源设备
网络安全设计
3.网络设计原则
可用性:指网络或网络设备可用于执行预期任务时间所占总量的百分比,
可靠性:网络设备或计算机持续执行预定功能的可能性。
可恢复性:指网络从故障中恢复的难易程度和时间。
适应性:指在用户改变应用要求时网络的应变能力。
可伸缩性:指网络技术或设备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而扩充的能力。
4.网络实施原则
可靠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
可扩展性原则
5.网络实施步骤
工程实施计划
网络设备到货验收
设备安装
系统测试
系统试运行
用户培训
系统转换
6.逻辑网络设计
利用需求分析和现有网络体系分析的结果来设计逻辑网络结构,最后得到一份逻辑网络设计文档,输出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逻辑网络设计图
IP地址方案
安全方案
具体的软硬件、广域网连接设备和基本服务
招聘和培训网络员工的具体说明
对软硬件、服务、员工和培训的费用初步估计
7.物理网络设计
物理网络设计是对逻辑网络设计的物理实现,通过对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运行环境等确定,确保网络的物理连接符合逻辑连接的要求。输出如下内容:
网络物理结构图和布线方案
设备和部件的详细列表清单
软硬件和安装费用的估算
安装日程表,详细说明服务的时间以及期限
安装后的测试计划
用户的培训计划
8.分层设计
五、IP地址
1.IP地址
A类网络共有2^24 - 2 个IP地址
B类网络共有2^16 - 2 个IP地址
C类网络共有2^8 - 2 个IP地址
IP地址的数量取决与前多少位为网络位,IP地址数量=2^(32-网络位数)- 2
2.子网掩码
在进行子网划分时即是将部分主机位用来充当子网位,
例1,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27个子网,子网掩码为多少?
由上取五位换为1即可
例2,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若干子网,每个子网内有主机700台,子网掩码为多少?
解析:该题应由主机数反推主机位为多少已知2^10=1024>700 则主机位需要十位将前面以1补全即为子网掩码(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00 0000 0000)
3.无分类编址(无类域间路由)
4.特殊含义的IP地址
IP | 说明 |
127网段 | 回播地址 |
网络号全0地址 | 当前子网中的主机 |
全1地址 | 本地子网的广播 |
主机号全1地址 | 特定子网的广播 |
10.0.0.0/8 | 10.0.0.1 至10.255.255.254 |
172.16.0.0/12 | 172.16.0.1至172.31.255.254 |
192.168.0.0/16 | 192.168.0.1至192.168.255.254 |
169.254.0.0 | 保留地址,用于DHCP失效(Win) |
0.0.0.0 | 保留地址,用于DHCP失效(Linux) |
六、HTML
<a> | 定义锚 |
<b> | 定义粗体字 |
<body> | 定义文档的主体 |
<button> | 定义按钮 |
<center> | 定义居中文本 |
<col> | 定义表格中一个或多个列的属性值 |
<font> | 定义文字的字体、尺寸和颜色 |
<form> | 定义供用户输入的HTML表单 |
<frame> | 定义框架集的窗口或框架 |
<h1> | 定义HTML标题 |
<hr> | 定义水平线 |
<html> | 定义HTML文档 |
<img> | 定义图像 |
<p> | 定义段落 |
<script> | 定义客户端脚本 |
<strong> | 定义强调文本 |
<table> | 定义表格 |
<td> | 定义表格中的单元 |
<tr> | 定义表格中的行 |
<title> | 定义文档的标题 |
七、无线网
八、网络接入技术
1.有线接入
公用交换电话网络(PSTN)
数字数据网(DDN)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
同轴光纤技术(HFC)
2.无线接入
IEEE 802.11(WiFi)
IEEE 802.15(蓝牙Bluetooth)
红外(IrDA)
WAPI
3.3G/4G
WCDMA
CDMA2000
TD-SCDMA
LTE-Advanced
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WiMAX)
九、IPv6
IPv6是设计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1)IPv6地址长度为128位,地址空间增大了2^96倍
(2)灵活的IP报文头部格式。使用一系列固定格式的扩展头部取代了IPV4中可变长度的选项字段。IPV6中选项部分的出现方式也有所变化,使路由器可以简单路过选项而不做任何处理,加快了报文处理速度;
(3)IPV6简化了报文头部格式,字段只有8个,加快报文转发,提高了吞吐量:
(4)提高安全性。身份认证和隐私权是IPv6的关键特性:
(5)支持更多的服务类型;
(6)允许协议继续演变,增加新的功能,使之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单播地址(Unicast):用于单个接口的标识符。
任播地址(Anycast):泛播地址。一组接口的标识符,IPV4 广播地址
组播地址(Multicast):IPv6中的组播在功能上与IPV4中的组播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