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大多是理论性知识,所以贴图比较多
1 串口通讯
什么是串口通讯:
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并行通信是指多比特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传送速度大大提高,但并行传送的线路长度受到限制(还有通讯线路的宽度),因为长度增加,干扰就会增加,数据也就容易出错。
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指使用一条数据线,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输,每一位数据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其只需要少数几条线就可以在系统间交换信息,特别适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远距离通信。
所以在工业上使用的一般是串口通讯
常见得到串口通讯方式有
SPI 、IIC(同步通信)
UART(异步通信,)
usart(同步&异步通信)
RS232、RS485
2通信的基础知识
并行通信
、串行通信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接口可以看下面
3串行通信的通信方式
同步通信:带时钟同步信号传输。
-SPI,IIC通信接口
异步通信:不带时钟同步信号。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单总线
USART两种都可以
3.1 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
总的来说:STM32串口通讯就两种: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
以及 USART: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
大容量STM32F10x系列芯片,包含3个USART和2个UART
3.2 UART异步通信
相关内容。
代码
要注意:这里仅仅学习USART串口通讯方式
常用的串口相关寄存器
- USART_SR状态寄存器
- USART_DR数据寄存器
- USART_BRR波特率寄存器
相关的函数
void USART_Init(); //串口初始化:波特率,数据字长,奇偶校验,硬件流控以及收发使能
void USART_Cmd();//使能串口
void USART_ITConfig();//使能相关中断
void USART_SendData();//发送数据到串口,DR
uint16_t USART_ReceiveData();//接受数据,从DR读取接受到的数据
FlagStatus USART_GetFlagStatus();//获取状态标志位
void USART_ClearFlag();//清除状态标志位
ITStatus USART_GetITStatus();//获取中断状态标志位
void USART_ClearITPendingBit();//清除中断状态标志位
##配置的一般步骤:
1.串口时钟使能,GPIO时钟使能:RCC_APB2PeriphClockCmd();
2.串口复位:USART_DeInit(); 这一步不是必须的
3.GPIO端口模式设置:GPIO_Init(); 模式设置为GPIO_Mode_AF_PP
4.串口参数初始化:USART_Init();
5.开启中断并且初始化NVIC(如果需要开启中断才需要这个步骤)
NVIC_Init();
USART_ITConfig();
6.使能串口:USART_Cmd();
7.编写中断处理函数:USARTx_IRQHandler();
8.串口数据收发:
void USART_SendData();//发送数据到串口,DR
uint16_t USART_ReceiveData();//接受数据,从DR读取接受到的数据
9.串口传输状态获取:
FlagStatus USART_GetFlagStatus(USART_TypeDef* USARTx, uint16_t USART_FLAG);
void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_TypeDef* USARTx, uint16_t USART_IT);
这一部分在代码中比较难懂是:main.c还有usart.c看不太懂
这里再解释一下
1。 USART_RX_STA&0x8000目的是取出第十六位,该位取出目的是因为检测到回车和换行就会将该位 置一(USART1_IRQHandler中断服务函数)。
所以检测该位就能调用打断函数发送数据。
2.len=USART_RX_STA&0x3fff;该USART_RX_STA后几位0-14位表示数据的长度
3.串口接受中断函数USART1_IRQHandler()这个应该是系统定义了一个头,然后原子哥在重新定义了一下函数内部,主要还是里面USART_ReceiveData()
数据的接受函数,数据全都临时存在USART_RX_BUF。具体逻辑可以看:https://blog.youkuaiyun.com/yirexiao/article/details/5135976
4.有意思的是printf("\r\n您发送的信息是\r\n");这个似乎能够直接通过USART1及进行传输
2023.3.28补充:
串口通讯的流程在梳理一下:
1mcu向单片机发送数据问题
定义过串口之后(见上面叙述),在主函数需要判断有数据在单片机的缓冲区且需要处理了( USART_RX_STA&0x8000表示遇到换行和回车了,这个时候就需要mcu接收了),为了体现MCU收到数据了,我们将数据在回发送给串口即可。之后就有两个函数能够实现,一个是printf函数(缺点是和几个端口都有联系,一旦定义了第二个串口,这printf函数个就不能用了),另一个是USARTX->DR(上面说的串口数据收发void USART_SendData();//发送数据到串口就是用了这个寄存器。缺点是一次只能发送一个)这个寄存器也只能发送一个,说如果要发多个,就需要多次调用该寄存器。当然,你也可以使用printf,这个非常好用,但是缺点在于只能有一个串口,当然,杨桃代码修改了这个printf。可以参考他的代码
2MCU数据接收
还存在一个问题,杨桃说有两种数据接收方式,一种是USART_GetFlagStatus(非中断的方式/查询接收),另外一种是USART_GetITStatus(中断的方式进行接收)
中断的方式就不细说了,主要是非中断
杨桃写的很简单
当然,这两个函数需要复位某些位,先不谈了
3.2 RS232、RS485
在实际机器传输得到过程中,由于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要考虑很多问题,如传输信号设备端口的电压如何商榷为高低点平(各设备之间的端口电压并不能一致)、数据传输的长短问题。所以根据需求产生了基于UART的RS232和RS485串口通讯方式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weixin_42031299/article/details/128990256
3.2.1 RS232
RS232有很多接线方式
如DB9接口:
DB9接口有9根线,最主要的就是RxD和TxD,其余的线是用于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具体端口含义参考上面链接)
四线接口
(参考链接https://blog.youkuaiyun.com/weixin_42031299/article/details/128990256)
四线就是在RX、TX、GND的基础上,多了一根VCC;
三线接口
(参考链接https://blog.youkuaiyun.com/weixin_42031299/article/details/128990256)
三线就是在RX、TX、GND;使用的是使用的RS232电平(没进一步研究这个电平,猜测是固定电压供给)
3.2.2 RS485
485比232通讯还要长(数千米)
(参考链接https://blog.youkuaiyun.com/weixin_42031299/article/details/128990256)
(1)RS485采用的是差分信号,用的双绞线,传输距离可达上千米;
(2)RS485常用的是两根线,因为采用的是差分信号,所以只能同时传输一组信号,是半双工的;(也有4根线的RS485,实现全双工)
(3)RS485总线可以挂接多个设备,最多不超过32个,采用主从模式;
(4)虽然485支持挂载多个设备,但是没有规定主从设备之间是如何通信的,需要编程人员考虑,可以参考I2C协议的主从实现;
IIC与SPI不细说了,有兴趣自己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