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出
夏天7788
知行合一
展开
-
金融科技探索这一路
1. 金融坑,所谓的大数据不是大数据。同一性,多维度,多样本。共同的模式,同一性就是我们要预测的y需要是一致的,多维性是要从不同维度搜集数据,但这些维度都与y相关;多样本,样本足够多,或者说时间维度足够长。金融数据具有这三个属性的比较少。这是金融数据应用机器学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2. 新领域的探索不容易,这一点是要和奋斗在这条路上的同事们共勉的。新领域的探索最大的不同是,如何问对问题,而不是如...原创 2019-11-01 17:38:34 · 462 阅读 · 0 评论 -
梦
20181202凌晨六点做梦醒来供职于某处,两个领导,其中一个问我对什么熟悉不,我说不会,我只是会里面某一部分关于数学的部分,下班了,匆忙回家。遇见小时候玩伴侯丹,想要给她说我现在的处境,却先叮嘱说你不要告诉别人,即使告诉你觉得安全的人,也一定不要大声以防被别人听去了,嘱咐了一堆,然后却说,还是不和你说了。和张池在一个河谷睡觉,空旷的四野,只有一个很大的床,盖着暖和的棉被。开车回家,盘山路,到山...原创 2019-01-10 14:48:15 · 255 阅读 · 1 评论 -
没有先知
20181202我以为领导招聘一个人,是有明确紧急事务由其来做。后来发现他们只知道一个大致的概念,需要招聘有某种技能的人来做。至于如何做,能做什么,是由被招聘来的这个人自己去思考的。...原创 2019-01-10 14:49:16 · 258 阅读 · 1 评论 -
懒惰本性
20181204人们总是认同和自己的认知一致的事情,而本能的抗拒否认和自己认知不一致的东西,本质上是因为智力懒惰,因为一旦和自己的认知不一致,他就需要更新,重新组织自己的世界观。而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的人相比更开放一些。因此如何能够让对方接受与他认知不一致的事物呢,一点点的渗透,而不要一下子颠覆。信息一点点传递,给认知轻松的任务,太繁重会招致本能的抗拒来自保。...原创 2019-01-10 14:49:54 · 295 阅读 · 0 评论 -
环境的力量
20190103不可忽视环境的力量,人有五官,是为五观。从外界获取信息,作为输入,从而形成自己的三观。你的观点是否客观,是否更接近真理,这就取决于你获取信息多少的能力,以及对信息加工处理,提取其所表达事实的能力。...原创 2019-01-10 14:50:25 · 411 阅读 · 1 评论 -
自变量分类和拐点预测
自变量x:分为两种,一种是同步世界的一个表达,与y是同步发生的,是相关关系。另一种是提前变量,真正的因变量,与y是因果关系的。预测:线性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分段线性模型,用其来逼近真实函数,类似微分的思想。所以预测即逼近真实的准确程度,平滑部分线性和非线性模型都可以搞定。对于拐点,线性模型的准确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x的提前性,二是x的频率越高逼近的越好。而非线性模型才有可能预测拐点,因为非线...原创 2019-01-09 16:27:52 · 1393 阅读 · 0 评论 -
关于换行业
20181122有同事问我是否会后悔来到金融行业,我是不后悔的。从两个行业比较来说,来到这里,我有更多时间属于自己的,而在it互联网行业,面对的可能是没完没了的加班。其次,it行业的工作模式是团队合作的项目形式,创造价值要依赖平台。而投资研究,一个人即可通过交易获取价值生存。从我的个人世界观来说,人生都是经历,大可不必回头看,与过去比较什么的,没有什么标准。如果你能想到的最坏的后果,你都可以...原创 2019-01-09 16:30:51 · 917 阅读 · 0 评论 -
爱情的幻象
20181112把生活活成想要的样子,梦想的样子。可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梦,互扮配角就好。爱情一旦需索也就无趣了,就像在争抢主角,到底是谁配合谁去完成谁的梦。为什么不活在当下,此时此刻你能做什么,就去认真完成好了。...原创 2019-01-09 16:31:44 · 653 阅读 · 0 评论 -
人的动机
20181023人性有塑造形象以征服他人心智,使得他人服从自我意欲的动机。因此恭维他人,感激他人,是帮助完成他的动机。动机,人是行动的机器。原创 2019-01-09 16:33:29 · 538 阅读 · 0 评论 -
为什么人们喜欢文学而不喜欢哲学
20181022 心智编造很多幻象,这些幻象让我们避免痛苦。而哲学便是揭示这些幻象还原事实,因此它常常让我们感到不适。那些有能力觉醒于幻象之中,并且敢于直面事实的人,是勇敢孤独的。勇敢在于其要忍受不适,孤独在于其不愿与他人交流,一是他人未必觉醒,二是带领他人一同面对不适的不忍心。为什么文学却给我们带来愉悦?桎梏于现实的想象得以实现。...原创 2019-01-09 16:34:22 · 907 阅读 · 0 评论 -
快乐如何产生
20181011 婴儿是快乐的吗,如果是,可能的原因是他不回忆过去以及不去思考未来吧。他专注于当下,身心合一于此时此刻,他想干什么,他即刻去行动。 克氏说人的思想,是由一个念头连着一个念头组成的,有些念头付诸于行动,可以称为完成了一个念头,而那些没有完成的念头,受阻的念头,给我们带来了所谓的痛苦。正如叔本华说,世界是意欲的表象,受阻的意欲才会被意识到,才会被感觉肯定...原创 2019-01-09 16:35:21 · 957 阅读 · 0 评论 -
人生意义之虚无
20180927人生意义之虚无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生物有生存之意欲,生物有繁衍之意欲。从物种群体的角度来看,繁衍也是为了整个种群得以延续,所以生存和繁衍可以归结到同一点,即物种有生存之意欲。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基因有复制自己的意欲。从基因这种微观层面上来看,个体生物,物种群体都是为基因生存意欲而设计的复杂系统。那么人生之意义何在? 基因为利于自己传播的目的,为不同物...原创 2019-01-09 16:35:54 · 415 阅读 · 0 评论 -
世界是意欲的吧
20180906 基因之眼看世界,我们这些生物只是基因的载体,基因为了复制自己,设计我们这些复杂的系统。并且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迭代优化。基因只是一段信息的表达,所以更广泛的说是信息有传播自己的生命力。整个世界的客观物质都是在表达某种信息,某种意识。所以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相对于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从另一个维度去看这个世界。 那么信息,意识,从哪里来,产生于何处,唯心...原创 2019-01-09 16:36:53 · 255 阅读 · 0 评论 -
清理噪声
20181122我们需要不时的清除一些念头或成细碎的思绪,以及一些无用的情绪。对于我来说清除这些最好的方法便是远足徒步了,当身体极度疲惫,大脑是一种放空的状态。或许冥想也有同样的作用吧,所谓的冥想如克氏所述,让自己的各种念头如河流一样流过,审视它们,不去阻止,追究一下它们的源头,看看他们流向哪里,流过去也就消失了。而那些萦绕心头的思绪便是那些被淤堵阻塞了,是那些由于引起某种不适或是太忙无暇思考的...原创 2019-01-09 16:37:49 · 325 阅读 · 0 评论 -
人的两面性
20181123人的两面性,动物性和灵性。动物性的有生存和繁衍的强烈意欲,一旦二者得到满足,人们就会去追求灵性的满足,否则就会感到无聊。原创 2019-01-09 16:38:23 · 1019 阅读 · 0 评论 -
力量
20181202人们是需要靠某种希望,梦想,抑或信仰去生存的,这些会提供强大的生存力量。因此,认清生活真相是痛苦的,人们会拒绝相信,而且相信也没有什么好处。发现真理的哲学家们,内心需要怎样的强大,才能认清生活的真谛之后继续生活,这样的人会对自己,对世人难免怀有悲悯之心。记住,不要太残忍,把自己发现的真相告知他人。于己,是残忍的,于人,会引起本能上的拒绝和排斥。不如乐观,就当生活是个梦,去导演它,...原创 2019-01-10 14:47:38 · 235 阅读 · 0 评论 -
哲学
20181127读了哲学家的论著之后再读文学家的哲学散文就会感觉有些隔靴搔痒了,一个如酒,一个如茶,酒喝多了,会难受,会痛。原创 2019-01-10 14:47:03 · 248 阅读 · 0 评论 -
一些朋友的话
1. 用三层汉堡来比喻你:第一层看着挺正经,然后了解一下觉得你是假正经,接着往下看第三层是假不正经。2. 享受喜欢一个人的感觉,而且在距离的作用下,又不会破坏它,没法破坏它----不走近就破坏不了。就这样保持一定距离守望着,不会破坏,没有期许,不远不近,自然就没有好坏。3. 不喜欢被不待见的人懂,也不喜欢被待见的人不懂装懂,喜欢被待见的人懂,又怕被喜欢的人懂了又嫌弃。原创 2017-08-25 09:37:03 · 233 阅读 · 0 评论 -
活着的意义
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努力活下去,不愿死去,我们生儿育女,我们希望自己功成名就,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为什么,为了信息的传播。这信息有遗传因子,各种利益竞争,资源获取,努力活着以及获得更好,都是为了传播遗传因子。而那些不生儿育女,或为了艺术,或宗教,或是著书立作,这些都是在传播某种思想。综上两点,人类活着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信息的传播吧。原创 2017-08-25 09:42:39 · 322 阅读 · 0 评论 -
悲观和事物本质
不去鄙夷负面的情感不去抵制它逃避它看着它并追根溯源即使乐观向上为人们所称赞认清本质而后的忧郁却是勇敢接受它不是悲观而是客观客观之后不是视而不见的装笑脸不是凄凄惨惨的哀怨而是理性和平静的承认...原创 2018-02-14 11:37:19 · 221 阅读 · 0 评论 -
从你的世界路过
遇见 心生欢喜 只是不能也好 不占有 便不会失去只是来日方长 能否 抵过时过境迁那就来一场旅行吧为了不辜负这场相遇就去那个我惦念很久的地方一直想去 只是没找到那个人前段时间这地方拍了个电影那名字却刚好应了景从你的世界路过把“全”去掉 轻轻浅浅 不悲不喜转了仙乃日 转了牛奶海 转了城口的白塔就此别过声色犬马 各安天涯不转身目送 单看...原创 2018-02-14 11:56:08 · 358 阅读 · 0 评论 -
我们是谁
我们成了信息的载体,我们成了信息、意识的客观化。吸收了什么样的知识,经验,就变成了什么样子。明星就是明星样,教士就是教士的样子,成功人士就是成功人士的样子。我们会选择把自己活成什么样子? ...原创 2018-02-25 22:08:50 · 229 阅读 · 0 评论 -
转山仙乃日
还记得仙乃日无人区那段路程吗,从西侧转到南侧,体力已经快到极限了,吃的喝的也都没有了。本以为转过来会是下山路,眼前的却是歧途。 豁然开朗的开阔地,一条隐隐向下的路,断断续续,目光沿路追究过去,那一端隐匿在远处起伏的群山,茫茫的没有烟火,心中腾起一丝慌乱。岔口处的另一条路却是上升到高处,高处的尽头是几处垭口。正在揣度是哪一个垭口,同伴也问过来,会是稍微矮一点的垭口吗,或许是吧,我自然自语。 沿脚下的...原创 2018-05-09 17:53:18 · 308 阅读 · 0 评论 -
为什么会痛苦
为什么会痛苦?不说物理上的痛苦,病痛之类的,只说思想苦。 举例来说,求而不得,不如所愿,这些痛苦都是思想苦,这些痛苦一般都是自我与外界的不一致导致的冲突。 冲突的起因便是我执和世事无常,使得我和外界不一致。我执,我自己对外界有许多偏见,对我自己又设定了许多规则。我认为世界应该是我认为的样子,事情的发展应该像我预测的那样。然而事实无常,无常,并不像我想象的样子,这时痛苦便产生...原创 2018-05-09 17:57:56 · 191 阅读 · 0 评论 -
喜欢旅行
喜欢旅行,暂离现有生活,放下所有约定俗成,忘记所有角色,做真正的自己,做只属于自己的自己,随性洒脱。喜欢旅行,和旅途中萍水相逢的人聊一段或是走一程,无论怎样的性情相投,或是途中怎样的相濡以沫,旅途结束,不约而同,相忘于江湖,欢喜过,不牵挂,如果有缘再相遇,会是无比的惊喜和感恩。喜欢旅行,参与到当地人的生活当中,参加一场不一样的婚礼,穿一袭民族的服装,喝一杯青稞酒,听一曲马头琴,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原创 2018-05-09 18:05:05 · 239 阅读 · 0 评论 -
要不要去做一件事
衡量一件事要做与否,不要想太多能够得到什么,反而考虑的是你要付出的,你是否能够承受。原创 2018-05-04 10:45:31 · 440 阅读 · 0 评论 -
和友人谈话20180601
将情绪和客观事实分开处理,首先将事情分开成两部分,主观和客官的两部分。然后分别处理,客观事实的解决方案,情绪的解决方案。当人们弄清楚游戏的规则,就不太想按着规则行事了。那么如果你弄清楚各种情绪,各种欲望,产生的原因,它们发生的过程。或许就能摆脱它们。而克氏便是带着我们一起去思考它们,以此消除它们。无需抗拒逃避,你观察它们,看清楚它们,它们便消失了。你只需要和对方一起分享情绪就好了,也不必给出什么解...原创 2018-06-01 16:55:52 · 207 阅读 · 0 评论 -
关于轮回
生活中的俗事都在轮回运转,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缘生缘灭,聚散离合。如果心把这些本质看清楚,便不会随着这轮回运转而心生执着,即使随着轮回起伏也是预料之中,也是自明的。这种状态或许就是跳出轮回吧。佛法所描述的跳出轮回,怔悟人生,或许只是这一世的事,至于是不是一世又一世的六道轮回便无法考证了。我更想这样解释,六道其实是对不同命运的众生的生活状态的比喻,比如天人是不是如皇家国戚的生活,饿鬼是不是战乱中食...原创 2018-06-01 16:57:26 · 1831 阅读 · 0 评论 -
交易不易,知行合一
交易不易有一点原因是人们很难做到知行合一。人是会对环境做出应激反应的,股票当下的涨涨跌跌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进而要做出买卖的决策,没有遵守已经设计好的策略,那些经过历史总结的规则也抛之脑后。 交易要遵守一套策略。首先该策略要有大于随机50%的胜率,暂且不去讨论这样的策略是否存在,假设存在,那么你能够在不论市场何种情况,媒体如何报到,你周围人发表怎样的观点,你都能坚...原创 2018-11-22 14:43:46 · 462 阅读 · 0 评论 -
世界观的形成
20181126 一个人的世界观是怎样获得的,我想应该由几部分组成,他成长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他自身的经历,他所读过的书等。内心是外界的投射,投射形成世界观。因此一个人发表的言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外界客观和个人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说客观真理存在的话,还可以辩论孰对孰错,那么对于混合主客观的认识,就因人而异了,这就没有必要辩论个是非,各自做个陈...原创 2019-01-10 14:46:25 · 2156 阅读 · 0 评论 -
关于会议
会议应该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各持己见的辩论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从而证明自我的高明,人们一旦有这种自我的念头出现,便开始做一些无用功,来维护自我这个形象,而不去追求事实的真相了。 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应该放下自我,包括自己的信仰,自己信仰的理论体系,这些都是过去的知识,尤其在社会科学中,很多学说,只是对本质的一种大概率准确的描述。本质就在那里,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它,一定要原创 2017-08-25 09:30:02 · 216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