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gently框架,开发工作流,可以和FastAPI对接的。可以平衡短期交付压力与长期AI价值,Agently的Workflow将成为系统智能化的“插件式”增强模块,而非推翻重来的成本负担。
一、架构设计合理性
-
技术选型
-
FastAPI:适合构建高性能后端,支持异步处理,未来接入AI服务(如Agently的异步调用)时有天然优势。
-
Vue3:组件化开发便于后续扩展AI交互界面,例如数据分析看板、智能决策弹窗等。
-
Agently Workflow:其声明式工作流设计易于与非AI逻辑兼容,适合分阶段开发。
-
-
分阶段实施
-
第一期(无AI):聚焦核心生产管理功能(如工单管理、资源调度、报表生成),用常规逻辑实现工作流。
-
后期(AI集成):通过Agently Workflow逐步添加预测性维护、智能排产、异常检测等模块,无需重构核心逻辑。
-
二、关键设计建议
1. 工作流抽象层
-
设计目标:隔离业务逻辑与执行引擎,使AI与非AI工作流可无缝切换。
- 实现方式:
# 示例:FastAPI中的路由抽象 @router.post("/workflow/execute") async def execute_workflow(workflow_config: dict): if settings.ENABLE_AI: return await agently_engine.execute(workflow_config) else: return handle_basic_workflow(workflow_config)
2. 数据模型扩展性
- 数据库设计:
-
为AI相关字段预留扩展空间(如
predicted_duration
、anomaly_score
)。 -
使用JSON字段或NoSQL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如传感器原始数据、AI模型输出)。
-
- API设计:
-
定义版本化端点(如
/api/v1/workflows
),便于后续迭代。
-
3. 前端可配置化
-
动态UI加载:通过Vue3的动态组件,根据工作流类型(AI/非AI)渲染不同界面元素。
- 示例:
<component :is="currentStep.component" v-bind="currentStep.props" />
4. 安全与权限
-
AI服务隔离:将Agently服务部署在独立容器,通过内部网络与FastAPI通信。
-
RBAC扩展:预留
ai_engineer
角色,控制AI模型的训练与部署权限。
三、Agently集成准备
-
前期铺垫
-
日志埋点:记录用户操作、系统状态变化,为AI训练提供数据集。
- 接口兼容:即使初期不使用AI,也可定义与Agently兼容的输入输出格式:
{ "steps": [ {"type": "human_approval", "params": {"role": "manager"}}, {"type": "ai_check", "params": {"model": "anomaly_detection_v1"}} // 预留未来字段 ] }
-
-
性能优化
-
异步队列:使用Celery或RQ处理耗时AI任务,避免阻塞主线程。
-
缓存策略:对AI模型的频繁预测结果(如设备故障概率)进行缓存。
-
四、演进路径示例
阶段 | 功能 | 技术实现 |
---|---|---|
Phase 1 | 工单手动分配 | 数据库状态机 + Vue表单 |
Phase 2 | 基于规则的自动调度 | FastAPI逻辑引擎 + 定时任务 |
Phase 3 | 智能排产优化 | Agently Workflow + 遗传算法模型 |
Phase 4 | 预测性维护 | 时序数据分析 + TensorFlow集成 |
五、风险规避
- 技术锁死:
-
通过Dependency Injection封装Agently调用,便于替换其他AI引擎。
-
- 数据泄露:
-
在开发阶段使用合成数据训练AI模型,避免暴露真实生产数据。
-
- 性能瓶颈:
-
对AI模型进行轻量化(如TensorFlow Lite),并在边缘设备部署推理。
-
六、原型建议
- 快速验证:
-
用Agently快速实现一个Demo工作流(如"智能工单优先级排序"),即使初期不启用,也可验证技术可行性。
-
- 指标监控:
-
在初期系统中加入Prometheus监控,为AI阶段提供性能基线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