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职业素养》—— 读后总结

  本书是Bob大叔所著,他的其他书籍也有很多畅销,比如:《代码整洁之道》《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

  作者依据40年作为程序员的摸滚打爬,最终写出本书:《程序员的职业素养》,这本书不仅仅是描述了程序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也给我们未来的路提供了不少的借鉴。

书籍概况

  本书下载地址:百度云盘

  本书购买地址:京东商城

  本书从自身素质、开发、测试、团队、时间管理、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围绕程序员不得不说的生活细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参考如下:

关于专业人士

  我觉得作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需要具备以下的几点:

  1 自学能力:因为这是个发展的时代,技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所以要跟进流行的技术,才不至于被淘汰。

  2 逻辑思维:遇到BUG或者问题,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像是解数学题一样的分析BUG出现的原因,不能百度一种说法,就盲目的去试(虽然我一直都是这么干的!)

  3 帮助他人:在自己有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对他人的困难伸出援手,也许你的一个指点或者曾经的一个经验,就可以帮他度过难关,节省大量的时间。

  4 追求美得特质:一定要有一颗追求“美”的心,因为追求美得人,写出的代码才会漂亮、整洁,别人看了也会舒服;设计出的网页也会让人感觉优美;所有的逻辑处理,都会符合常人的思考过程。

  5 刨根问底:这个其实就是对专业度的考量了,不要求C C++ JAVA JS门门语言都精通,但是工作所需的必须要会吧!工作的领域必须要会吧!处理的业务领域必须要会把!比如,你正要做一个关于保险行业的网页,首先网页技能需要!保险行业业务知识需要!....所以....学吧!

关于说“是”或者“否”

  你敢说否吗?我是不敢....

  上面交代的任务,没办法就得加班干了,谁叫咱是刚毕业的呢!

  等你有了一定的立足之地了,项目组离了你就做不下去了,这个时候你觉得不合理的说“否”才有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说到底还是得自己先过硬再说!

  要不然,你就硬着头皮上吧!

  记得实习的时候,老大就给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不行也得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得上!后一句是我添的,哈哈!

关于开发

  代码整洁之道?

  注意你的变量,函数,类命名!

  注意缩进,与空格!

  注意必要的注释!(必要的!不是一个a+b也要注释,而是关键的难理解的代码,或者通过名字猜不出用途的给点注释)

 

  TDD?测试驱动?

  记得最开始,没有系统的编程经验时,很难想象,我要做的是什么!我该从哪开始做。

  于是,我的第一个独立自主的并行计算程序是这样开始的!

  1 main函数

  2 写一个简单的初始化,没写一行代码,我就运行一遍,测试

  3 在写一个加法的功能,没写一行低吗,我就运行一遍,测试

  4 在写一个乘法的功能,没写....

  ...

  就这样,我完成了第一个程序,像长寿面一样长的程序,从头到尾,完美的串行化!

  现在想想,我这应该是一个完美的“结果驱动开发”吧!

  今后保证会多注意!这话反正我自己是信了!:-(

关于时间管理

  最近决定看看番茄管理法!系统的学习一下!

关于压力

  我觉得压力是动力,这话没错的。

  当你觉得工作没有压力时,那可能就证明,你已经学不到任何新东西了。准备跳槽吧!

  但是,压力还是自己给自己的。比如遇到一个问题,百度了一种解决办法,试一下,好使了!你是继续研究呢,还是做接下来的工作?

  这就看自己的选择了,喜欢专研的人可能会继续看看,寻找一种能说服自己的说法!

  但是大部分人,可能看看解决办法就过去了,知道个大概,却不知道所以然。

  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时,依然不会!

关于学校教育

  看到书中关于失败的学位教育一说,我又想起来忘记哪本书中介绍的一种说法:

  为什么学习很好的孩子,数学问题解题嗖嗖的,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呢?

  这是因为学校的教育,往往是给出你问题,然后让人从问题中搜集关键信息,顺藤摸瓜给出答案!

  而现实中,往往困难的是,定义问题!

  这在IT行业尤为普遍,你可以很快速的解决软考以及考研试题,但是程序遇到BUG却无从下手。

  就是因为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是什么造成了问题。

  所以没有经验的开发者,往往把问题定义错了方向。比如一个由tomcat导致的编码问题,却被当做是JSP代码导致,于是代码删了改,改了删,折腾到最后也没解决,其实问题最开始就定义错了!

  解决的办法——只有靠经验了

  所以说,有经验的开发者,大多遇到问题,能快速的解决。即便是没有遇到的问题,也能快速定位。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通过以往的经验,能准确的定义问题,然后缩小问题的范围。解决也就是2-1=1的问题了!

  这是我的拙见,也许会被当做废话。但是最起码知道如何锻炼自己解决BUG的能力,那就是多练习,多碰到问题,多思考!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在三台CentOS 7服务器(IP地址分别为192.168.0.157、192.168.0.158和192.168.0.159)上安装和配置Hadoop、Flink及其他大数据组件(如Hive、MySQL、Sqoop、Kafka、Zookeeper、HBase、Spark、Scala)的具体步骤。首先,文档说明了环境准备,包括配置主机名映射、SSH免密登录、JDK安装等。接着,详细描述了Hadoop集群的安装配置,包括SSH免密登录、JDK配置、Hadoop环境变量设置、HDFS和YARN配置文件修改、集群启动与测试。随后,依次介绍了MySQL、Hive、Sqoop、Kafka、Zookeeper、HBase、Spark、Scala和Flink的安装配置过程,包括解压、环境变量配置、配置文件修改、服务启动等关键步骤。最后,文档提供了每个组件的基本测试方法,确保安装成功。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Linux基础和大数据组件基础知识的运维人员、大数据开发工程师以及系统管理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为大数据平台建提供详细的安装指南,确保各组件能够顺利安装和配置;②帮助技术人员快速掌握Hadoop、Flink等大数据组件的安装与配置,提升工作效率;③适用于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的建与维护,确保集群稳定运行。 其他说明:本文档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安装步骤,还涵盖了常见的配置项解释和故障排查建议。建议读者在安装过程中仔细阅读每一步骤,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配置参数。此外,文档中的命令和配置文件路径均为示例,实际操作时需根据具体环境进行适当修改。
在无线通信领域,天线阵列设计对于信号传播方向和覆盖范围的优化至关重要。本题要求设计一个广播电台的天线布局,形成特定的水平面波瓣图,即在东北方向实现最大辐射强度,在正东到正北的90°范围内辐射衰减最小且无零点;而在其余270°范围内允许出现零点,且正西和西南方向必须为零。为此,设计了一个由4个铅垂铁塔组成的阵列,各铁塔上的电流幅度相等,相位关系可自由调整,几何布置和间距不受限制。设计过程如下: 第一步:构建初级波瓣图 选取南北方向上的两个点源,间距为0.2λ(λ为电磁波波长),形成一个端射阵。通过调整相位差,使正南方向的辐射为零,计算得到初始相位差δ=252°。为了满足西南方向零辐射的要求,整体相位再偏移45°,得到初级波瓣图的表达式为E1=cos(36°cos(φ+45°)+126°)。 第二步:构建次级波瓣图 再选取一个点源位于正北方向,另一个点源位于西南方向,间距为0.4λ。调整相位差使西南方向的辐射为零,计算得到相位差δ=280°。同样整体偏移45°,得到次级波瓣图的表达式为E2=cos(72°cos(φ+45°)+140°)。 最终组合: 将初级波瓣图E1和次级波瓣图E2相乘,得到总阵的波瓣图E=E1×E2=cos(36°cos(φ+45°)+126°)×cos(72°cos(φ+45°)+140°)。通过编程实现计算并绘制波瓣图,可以看到三个阶段的波瓣图分别对应初级波瓣、次级波瓣和总波瓣,最终得到满足广播电台需求的总波瓣图。实验代码使用MATLAB编写,利用polar函数在极坐标下绘制波瓣图,并通过subplot分块显示不同阶段的波瓣图。这种设计方法体现了天线阵列设计的基本原理,即通过调整天线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位关系,控制电磁波的辐射方向和强度,以满足特定的覆盖需求。这种设计在雷达、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基站等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