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要
2.内容
网卡芯片是网卡的核心元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网卡的性能。以下是网卡芯片构成的详细介绍:
一、主要部件
-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
- MAC是数据链路层的芯片,负责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即发送时将上一层交下来的数据加上首部和尾部形成以太网帧,接收时将以太网帧剥去首部和尾部送交上层。
- MAC地址是存在网卡EEPROM中的硬件地址,全球唯一。MAC地址由6个8位二进制组构成,范围从00:00:00:00:00:00到FF:FF:FF:FF:FF:FF,前三位(组)由IEEE管理分配给厂商,后三位由厂商分配给接口。
- MAC芯片由硬件控制器及通信协议构成,其地址具有唯一性,主要负责控制和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一般情况下,以太网MAC芯片的一端连接PCI总线,另一端通过MII接口连接PHY芯片。
-
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
- PHY是物理层的芯片,负责数据的传送与接收。它定义了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
- PHY是IEEE-802.3定义的一个标准模块,在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时可以遵循一定的规律。
- PHY是MAC的工具人,是CSMA/CD的执行部件。当发生冲突时,它告知MAC,由MAC做决策。PHY眼里只有数据没有帧概念,数据、地址、CRC都同等看待。它负责网络数据编码、解码、链路错误检测。
-
变压器
- 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传输距离、波形修复、电气隔离、抗干扰、防雷等。没有变压器两网卡之间也可以通信,只是这个距离会很短,距离越远衰减越大。加上变压器提高信号幅度,通信距离得以提高,同样远端传递的信号幅度太低,经过变压器后得以放大,实现波形修复功能。变压器使芯片端与外部隔离,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而且对芯片增加了很大的保护作用。
-
RJ45接口
- RJ45是布线系统中信息插座(即通信引出端)连接器的一种,连接器由插头(接头、水晶头)和插座(模块)组成,插头有8个凹槽和8个触点。RJ是Registered Jack的缩写,意思是“注册的插座”。在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标准和规章)中RJ是描述公用电信网络的接口,计算机网络的RJ45是标准8位模块化接口的俗称。网线有8根4对双绞线,百兆以太网中只用到其中4根:1、2发送,3、6接收。
二、其他部件
-
EEPROM
- 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通常用于存储网卡的MAC地址、网卡的一些配置等信息。虽然没有EEPROM网卡也能工作,MAC地址可以待CPU启动后由CPU写入,但EEPROM相当于网卡的BIOS,对于网卡的初始化和配置非常重要。
-
BOOTROM
- BOOTROM是无盘启动的ROM接口,通过远程启动服务构造无盘工作站。网卡上必须装有一个RPL(Remote Program Load远程初始程序加载)ROM芯片才能实现无盘启动。
-
晶振
- 晶振是处理器自同步的时钟源,负责产生网卡所有芯片的运算时钟。不同速度的网卡可能使用不同频率的晶振,如千兆网卡可能使用62.5MHz或者125MHz的晶振。
-
LED指示灯
- 网卡上至少有两个LED灯,分别表示Link(链路正常)和数据传输或数据速率选择(如10M/100M)。这些指示灯用于帮助用户识别网卡的工作状态。
-
金手指
- 金手指是网卡与主板或其他扩展插槽连接的接口,用于网卡与主板之间的通信。
综上所述,网卡芯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部件共同构成,每个部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部件协同工作,使得网卡能够实现数据的发送、接收和传输等功能。
3.关联知识
1.什么是CSMA/CD协议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协议,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协议,是一种用于共享介质局域网(如以太网)中的访问控制方法。以下是关于CSMA/CD协议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概念
- 定义:CSMA/CD协议是一种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允许网络中的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物理传输介质,通过载波侦听和碰撞检测机制来协调数据发送,避免数据冲突。
- 起源:CSMA/CD协议起源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发的ALOHA网所采用的争用型协议,并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更高的介质利用率。
- 应用:CSMA/CD协议广泛应用于以太网等局域网中,是实现多个设备之间数据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二、工作原理
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 载波侦听(Carrier Sense):设备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会侦听网络上的传输介质,判断当前是否有其他设备正在发送数据。如果介质空闲,则设备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如果介质忙碌,则设备需要等待。
- 发送数据(Send Data):当设备检测到介质空闲后,它会开始发送数据。在发送数据的同时,设备会继续侦听介质上的信号,以确保没有其他设备在同一时间发送数据。
- 碰撞检测(Collision Detection):如果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设备检测到来自其他设备的数据冲突(即碰撞),它会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发送一个特殊的信号来通知其他设备冲突的发生。
- 冲突处理(Collision Handling):所有检测到冲突的设备都会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间隔后再次尝试发送。这个随机时间间隔的目的是防止所有设备同时重试发送数据,从而避免再次发生碰撞。
三、关键特性
- 简单性:CSMA/CD协议的实现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和部署。
- 公平性:所有设备在共享信道的过程中都具有平等的机会发送数据,避免了某些设备长时间占用信道资源的情况。
- 适应性:CSMA/CD协议可以适应不同的网络规模和传输介质,如以太网、物理层等。
四、优缺点
-
优点:
- 实现了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物理传输介质的功能。
- 通过载波侦听和碰撞检测机制有效地避免了数据冲突。
- 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和性能。
-
缺点:
- 在高负载的网络环境下,碰撞的概率较高,可能导致网络性能下降。
- 碰撞检测和处理机制会引入一定的延迟,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可能不太适用。
五、应用场景
CSMA/CD协议主要应用于局域网中,尤其是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CSMA/CD协议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此外,CSMA/CD协议的思想也被应用到其他领域,如无线传感网络和自组织网络中,以提供更好的网络通信效果。
六、发展历史
- CSMA/CD协议最早应用于以太网中,以解决多台计算机共享同一物理介质时的碰撞问题。
-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CSMA/CD协议已经被更新的协议(如CSMA/CA)所取代。但在现代以太网中,尤其是在半双工通信模式下,CSMA/CD协议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CSMA/CD协议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访问控制方法,它通过载波侦听和碰撞检测机制实现了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物理传输介质的功能。虽然存在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但在合适的场景下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