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题目:线性表的基本存储结构的实现与应用
顺序表与单链表是线性表的两种最基本的存储结构,而静态链表是两者的
完美结合,是系统进行动态存储分配的方法基础。线性表的这三种存储结构不
但是其他数据结构(如树形结构、图型结构、集合等)存储方法的重要基础,
同时本身也有广泛的应用。
作业要求:
1. 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SeqList)和链式存储结构(LinkList)。
2. 在上述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分别实现以下算法:
① 删除给定元素的算法。
② 对于已排好序的线性表,删除所有重复元素的算法。
③ 线性表“逆置”算法。
④ 线性表循环左移/右移 k 位的算法。
⑤ 合并两个已排好序的线性表的算法。
3. 选做:(可以不做,供学有余力、有兴趣的同学探索)
① 你能实现线性表的静态链表存储结构吗?
② 你能在静态链表上实现线性表的“逆置”算法吗?
存储结构
在静态链表中,把线性表的元素存放在数组的单元中,不一定按照元素逻辑顺序连续存放,每个单元不仅要存放元素本身,还要存放其后继元素所在的数组单元下标,该下标的整形量称为游标,因此静态链表又称为线性表的游标实现。
信息域 游标域
element | next |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ent;
int next;
}Node;
逆置算法
逆置算法设计思路:仅修改结点next域的值,不含数据的头结点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第一个元素的next域值改为-1,中间结点依次将next域的值改为前一个元素位置即可。
/*逆置算法*/
void Reverse(Node arr[maxsize])
{
int p=arr[0].next;//指向第一个元素位置
int temp;
int tempt=arr[p].next;//记录下一个位置
arr[p].next=-1;//第一个元素的游标改为-1
while(p!=-1)
{
temp=p;//记录移动前位置
p=tempt;//p指向下一结点
tempt=arr[p].next;
arr[p].next=temp;//更改next域
}
arr[0].next=temp;
}
测试结果
Code::Blocks环境下测试结果:
常见线性表小结
静态链表
优点:增,删操作不需要大量移动元素
缺点:不能随机存取,容量固定不可变
总结与反思
- 传入的arr即为结构体数组的指针,不需要加&。
- 仅设计了一个打印函数,未对静态链表的其他基本操作进行代码实现,较为粗糙。
- 逆置算法中变量名设计不能很好反应变量表示内容。
完整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ent;
int next;
}Node;
typedef int position;
/*依次打印线性表中元素*/
void Print(Node arr[maxsize])
{
int temp=arr[0].next;
while(temp!=-1)
{
printf("%d ",arr[temp].element);
temp=arr[temp].next;
}
}
/*逆置算法*/
void Reverse(Node arr[maxsize])
{
int p=arr[0].next;//指向第一个元素位置
int temp;
int tempt=arr[p].next;//记录下一个位置
arr[p].next=-1;//第一个元素的游标改为-1
while(p!=-1)
{
temp=p;//记录移动前位置
p=tempt;//p指向下一结点
tempt=arr[p].next;
arr[p].next=temp;//更改next域
}
arr[0].next=temp;
}
int main()//测试用
{
Node arr[maxsize];
arr[0].next=3;//arr[0]只存放游标,未用于存放数据
arr[3].element=1;
arr[3].next=4;
arr[4].element=2;
arr[4].next=8;
arr[8].element=3;
arr[8].next=2;
arr[2].element=4;
arr[2].next=6;
arr[6].element=5;
arr[6].next=-1;//next域为-1标志结束
printf("Before reverse\n");
Print(arr);
printf("\n");
printf("After reverse\n");
Reverse(arr);
Print(arr);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