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放大器]佛朗哥笔记 - 有源滤波器I - 多重反馈滤波器II

状态变量(SV)滤波器

也被称为KHN滤波器,它使用两个积分器和一个加法器来产生二阶低通、带通和高通响应。

 

U1对输入和其他运算放大器的输出进行线性叠加,利用叠加原理,有

 

U2U3是积分器,有

 

 

代入整理得

 

这个式子表示成VHP/Vi=H0HPHHP,可以得到

 

 

继续推导,可得

 

上述推导过程说明了:1.带通响应可以通过对高通响应积分得到。2.低通可由对带通的积分产生。

Q直接依赖于R2/R1的比值。因此可期望Q对电阻的容差和漂移具有更低的灵敏度。SV滤波器很容易获得102数量级上可靠的QSV滤波器通常选用R5=R4=R3R6=R7=RC1=C2=C。上式简化为

 

同相实现:

 

双二阶滤波器

 

U1的反相输入端对电流求和来分析这个电路,

 

VLP=(1/R4C2s)VBP,再合并可得VBPVi=H0BPHBP以及VLP/Vi=(1/R4C2s)VBP Vi=H0BPHBP。其中

 

可以看到,双二阶滤波器与SV滤波器不一样的是只有两个有意义的响应。令R5=R4=R和C1=C2=C,上述表达式简化为

 

带阻响应

 

如图所示的滤波器采用双二阶电路产生的带阻响应是VN=[(R5/R2)(Vi-VBP)±(R5/R4)VLP],正负号取决于开关的位置。可以得到

 

这个响应的凹陷在ω=ωz处,可分为三种情况:

1.R4断开,或R4=∞。可得

 

 

这是一个熟悉的对称V型谷。增益为1

2.开关打到U2输出,这样一个低通部分就被添加到了已有的Vi-VBP的组合中去了,产生了一个低通带阻响应。

 

 

这说明ωz0。比例项被称为直流增益H0LP。高频增益为H0HP=H0LP(1/ωz2)(1/ω02)=R5/R2

3.开关打到U3输出,此时减去一个低通部分,产生了一个高通带阻响应,其中

 

现在有ωz0,比例项被称为高频增益H0HP。此时直流增益H0LP=R5ωz2/R2ω02

<think>嗯,用户想了解正弦波运算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运放的基本知识。正弦波发生器通常属于振荡电路,可能需要用到文氏电桥或者相移网络之类的结构。对了,佛朗哥笔记里提到过一个例子,应该可以参考一下。 用户提到的参考引用是关于同相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是1+R2/R1,结合RC网络。这可能涉及到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结合,因为振荡电路需要满足巴克豪森准则,也就是环路增益为1,相位偏移360度。文氏电桥振荡器通常用RC串并联网络作为选频网络,对吧? 那设计步骤应该包括选频网络、放大器配置、稳幅机制。选频网络决定频率,放大器提供增益,稳幅部分可能用二极管或者热敏电阻来限制振幅。需要计算振荡条件,比如放大倍数和RC网络的传输特性。公式方面,文氏电桥的频率公式是1/(2πRC),放大倍数需要≥3,所以同相放大器的电阻比例R2/R1要≥2。 可能还需要考虑起振条件,初始增益略大于3,然后通过稳幅电路降低增益到3维持等幅振荡。实现时需要注意运放的选型,带宽要足够,噪声低。此外,电路中可能需要加入非线性元件来实现自动增益控制,比如两个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利用其正向压降来限幅。 用户可能想知道具体电路图,但无法绘图,所以需要用文字描述结构。各部分的作用需要分解清楚,比如RC网络负责选频,放大器提供增益,稳幅元件维持稳定输出。最后还要给出频率计算公式和元件选择注意事项。 相关问题部分,可以问文氏电桥的作用、稳幅方法、频率调整方式、起振条件、运放选型要点等等。需要确保问题覆盖设计的不同方面,帮助用户深入理解。</think>### 正弦波运算放大器电路设计与原理 #### 一、核心设计原理 1. **振荡条件**(巴克豪森准则): - **幅度条件**:环路增益 $|Aβ| \geq 1$ - **相位条件**:总相移为 $0^\circ$(或 $360^\circ$ 的整数倍)[^1] 2. **典型电路结构**: - **文氏电桥振荡器**(Wien-Bridge Oscillator): - 使用 _RC串并联网络_ 作为选频网络 - 同相放大器提供增益补偿能量损耗 #### 二、电路实现步骤 1. **选频网络设计**: $$f_0 = \frac{1}{2πRC}$$ - 通过调节 _R_ 或 _C_ 可改变输出频率(例如使用可调电阻实现频率可调) 2. **放大器配置**: ```text ┌───R2───┐ │ │ R1 输出 │ │ └─选频网络─┘ ``` - 要求同相放大倍数 $A_v = 1 + \frac{R2}{R1} \geq 3$[^1] 3. **稳幅电路**(关键改进): - 使用背靠背二极管/热敏电阻实现非线性阻抗 - 例:在R2并联两个反向二极管,通过导通状态自动调节增益 #### 三、工作过程分析 1. **起振阶段**: - 初始设计 $A_v > 3$ 提供足够增益 - 噪声信号通过选频网络被放大 2. **稳幅阶段**: - 当振幅超过二极管导通电压时,动态阻抗降低有效增益 - 最终稳定在 $A_vβ=1$ 的平衡状态 #### 四、设计注意事项 1. 运放选择: - 增益带宽积需满足 $GBW \gg 3f_0$ - 推荐使用低噪声运放(如OPA1612) 2. 热稳定性: - 采用NPO电容、金属膜电阻减小温漂 - 通过实验公式补偿温度影响: $$R_{comp} = R(1 + αΔ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