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可观测性之日志聚合全解析
在微服务架构的世界里,监控和可观测性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其中,日志聚合、指标聚合、分布式追踪等技术,如同精密仪器中的各个部件,共同协作,为我们提供了洞察系统运行状态的窗口。本文将深入探讨日志聚合这一基础且重要的技术。
1. 日志聚合概述
在微服务架构中,即使是规模较小的系统,也可能包含众多服务器和微服务实例。传统的登录机器或使用 SSH 多路复用方式来检索日志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专门的子系统来收集日志,并将其集中存储,以便进行查询和分析。
日志聚合的工作原理通常如下:
- 微服务实例将日志记录到本地文件系统。
- 本地守护进程定期收集这些日志,并将其转发到一个可由运维人员查询的存储系统。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微服务架构本身可以对日志聚合系统几乎无感知。我们无需修改代码来使用特殊的 API,只需将日志记录到本地文件系统即可。不过,我们需要了解日志传输过程中的故障模式,特别是要清楚在哪些情况下日志可能会丢失。
日志聚合对于理解生产系统的运行情况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在发现问题时帮助我们诊断故障原因,还能提前告知我们系统中存在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构建微服务架构之前,应优先考虑实现日志聚合工具,将其视为构建微服务架构的先决条件。
2. 日志格式标准化
为了能够对聚合后的日志进行有效查询,选择合理的标准日志格式至关重要。否则,编写查询语句将变得困难甚至不可能。我们希望日期、时间、微服务名称、日志级别等信息在每条日志中都处于固定的位置。
一些日志转发代理允许在将日志转发到中央日志存储之前对其进行重新格式化。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