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socket中socket.recv()的陷阱

Python的socket.recv()可能无法按预期接收指定大小的数据。为确保完整接收,可以采用循环方式来保证数据接收的正确性,类似于socket.sendall()的功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问题描述

在Python中使用socket库的socket.recv()函数时,实际接收的数据大小可能会小于指定的大小,这是因为该函数并不保证能完全接收指定大小的数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像socket.sendall()一样使用循环来保证接收到的数据大小与指定的大小一致。

具体代码

import socket

def recvall(self, length):
    data = b''
    while len(data) < length: #循环接收数据
        data += self.recv(length - len(data))
    return data
socket.socket.recvall = recvall #给socket类添加recvall方法
### Python `socket` 模块中的 `accept()` 和 `recv()` 方法 #### 接受连接请求:`accept()` 服务器端通过调用 `listen()` 函数设置最大挂起连接数之后,可以使用 `accept()` 来接收客户端发起的新连接。此函数会阻塞并等待新的连接到来,在接收到新连接时返回一个新的套接字对象以及表示远程地址的元组。 ```python import socket server_socke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erver_address = ('localhost', 10000) # 绑定到指定地址和端口 server_socket.bind(server_address) # 开始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server_socket.listen(5) print('Waiting for a connection...') connection, client_address = server_socket.accept() try: print(f'Connection from {client_address}') finally: # 清理连接 connection.close() ``` [^1] 这段代码展示了创建一个 TCP/IP 套接字,并绑定至本地主机上的特定端口;随后进入监听状态准备接受传入的数据流。当有客户机尝试建立联系时,则由 `accept()` 返回已连接好的子套接口实例给服务程序继续处理业务逻辑。 #### 接收数据:`recv()` 一旦建立了可靠的双向通信信道后就可以利用 `send()` 发送消息或者采用 `recv(buffer_size)` 获取对方发送过来的信息片段。其中参数 buffer_size 定义了一次读取的最大长度单位为字节(Byte),通常建议设定合理的数值以提高效率减少网络拥塞情况的发生。 ```python data = connection.recv(16) if data: print(f'received "{data.decode()}"') else: print('no more data.') ``` [^3] 上述例子中定义了一个大小为16字节缓冲区用于存储从远端机器那里取得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应用里应当循环调用该 API 不断累积直至满足预期条件为止,比如遇到终止符之类的标志位来判断整个报文体已经完整到达。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